基本逻辑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基本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 定义:一种有条理、有根据、有层次的思维方式,旨在从已知信息(前提)中,通过合理的推理过程,得出有效结论。
- 目的:- 清晰思考:避免混乱和矛盾。
- 有效沟通:准确表达观点,理解他人意图。
- 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本质,找到解决方案。
- 理性决策:基于事实和证据,而非情绪或偏见。
 
逻辑思维的三大基石
- 
概念 - 是什么:思维的基本单位,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 要素:-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 外延:概念所包含的所有具体对象(有哪些)。
 
- 关系:- 全同关系:A=B (等边三角形、等角三角形)
- 包含关系:A ⊃ B (学生、大学生)
- 交叉关系:A ∩ B (青年、医生)
- 全异关系:A ∩ B = ∅ (男人、女人)
 
 
- 
判断 - 是什么: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通常用句子表达。
- 分类:- 按模态:必然判断、实然判断、或然判断。
- 按质量:- 肯定判断:S是P。
- 否定判断:S不是P。
 
- 按关系:- 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
- 特称判断:有些S是P。
- 单称判断:这个S是P。
 
 
 
- 
推理 - 是什么:从一个或多个已知判断(前提)出发,引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
- 核心要求:前提与结论之间必须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推理的三大基本类型
- 
演绎推理 - 特点:从一般到特殊,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 结构:大前提 → 小前提 →
- 经典形式:- 三段论:-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 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 假言推理:如果P,则Q,P,Q。
- 选言推理:P或Q,非P,Q。
 
- 三段论:
 
- 
归纳推理 - 特点:从特殊到一般,前提为真,结论具有或然性(可能为真),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 类型:- 完全归纳法:考察了全部对象,结论必然为真。(例:这个班所有同学都及格了,所以这个班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 不完全归纳法:考察了部分对象,结论可能为真。- 简单枚举法:看到大量天鹅是白的,归纳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后被黑天鹅推翻)
- 科学归纳法:基于事物因果关系的归纳,可靠性更高。
 
 
 
- 
类比推理 - 特点:从特殊到特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
- 公式:A对象有属性a, b, c, d;B对象有属性a, b, c;B对象也可能有属性d。
- 评价:提供启发,但结论或然性最高,需要谨慎使用。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 
同一律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必须保持同一。
- 要求:概念明确,判断同一,前后一致。
- 违反错误:“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 
矛盾律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 要求:思想必须无矛盾,不能自相矛盾。
- 违反错误:“自相矛盾”。
 
- 
排中律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 要求:在是非问题上,必须明确立场,不能含糊其辞。
- 违反错误:“模棱两可”或“两不可”。
 
常见的逻辑谬误
- 
人身攻击 - 描述:不针对论点本身,而是攻击提出论点的人。
- 例子:“他是个骗子,所以他的话不能信。”
 
- 
稻草人谬误 - 描述:歪曲或夸大对方的观点,然后攻击那个被歪曲的观点。
- 例子:“A主张适度减税,B就指责他想让富人更富,让穷人饿死。”
 
- 
滑坡谬误 - 描述:声称一件事情的发生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某个灾难性的后果,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这种连锁反应必然发生。
- 例子:“如果我们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下一步他们就会上课玩游戏,然后成绩全部下滑,最终毁掉他们的未来。”
 
- 
虚假两难 - 描述:把多种情况简化为非黑即白的两种极端情况,忽略了其他可能性。
- 例子:“你要么支持我,要么就是我的敌人。”
 
- 
错误归因 - 描述:仅仅因为两件事在时间上先后发生,就断定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 例子:“我每次穿这件球衣,球队都赢了,所以这件球衣是我的幸运衫。”
 
- 
诉诸权威 - 描述:一个论断的真实性仅仅被引用某个权威的话来支持,而该权威并非该领域的专家,或其观点与事实不符。
- 例子:“某位明星说这个护肤品好,所以它肯定有效。”
 
- 
肯定后件 - 描述:一种无效的推理形式,形式:如果P,则Q,Q,P。
- 例子:“如果下雨,地会湿,现在地湿了,所以一定下雨了。”(也可能是洒水车经过了)
 
- 
否定前件 - 描述:另一种无效的推理形式,形式:如果P,则Q,非P,非Q。
- 例子:“如果下雨,地会湿,现在没下雨,所以地一定不湿。”(地可能还是湿的)
 
如何培养和提升逻辑思维?
- 多问“为什么”: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链条。
- 练习结构化表达:使用“总-分-总”结构、金字塔原理等方式清晰地组织语言和观点。
- 学习批判性阅读:不盲从,主动识别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推理过程,并评估其有效性。
- 玩逻辑游戏:如数独、狼人杀、象棋、桥牌等,锻炼推理和策略能力。
- 写作与辩论: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或与人辩论,是检验和锻炼逻辑思维的绝佳方式。
- 学习形式逻辑知识:系统地学习逻辑学基础,了解各种推理规则和谬误,建立元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