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重要的问题,但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好考”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取决于你自身的背景、目标、以及你如何定义“好”。

没有绝对“最好考”的学校,但有“相对好考”的学校,我会从几个维度为你详细拆解,并给出具体的学校建议,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决定“好考”的核心因素
在推荐学校之前,请先明确以下几点,这比直接看排名更重要:
-
你的本科背景(“出身”):
- “双一流”/985/211高校:你可以挑战一些顶尖名校,因为你的本科背景有竞争力。
- 普通一本/二本院校:建议将目标放在“专业强校”或“地理位置稍偏的211”,直接冲击顶尖名校风险较大。
-
你的目标(读研目的):
- 为了好就业、进大厂/律所:优先考虑地理位置好、综合排名靠前的985/211,如上海、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学校,名气和地域在就业时非常重要。
- 为了学术深造、读博:优先考虑专业实力顶尖的“五院四系”或其他法学重镇,它们的学术氛围、导师资源和科研平台是硬通货。
- 为了“上岸”、拿到一个硕士文凭:可以考虑一些竞争相对较小、保护一志愿、复试线不高的学校。
-
你的考试能力:
- 公共课(政治、英语):你的基础如何?能否通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 专业课:你擅长背诵记忆(如法理学、宪法),还是逻辑分析(如民法、刑法)?目标院校的专业课是统考(如法学硕士)还是自命题?
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相对好考”学校推荐
基于以上因素,我将学校分为几个梯队,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
第一梯队:顶尖名校,难度极大,慎选
- 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A+)、武汉大学(法学A)、华东政法大学(法学A)、西南政法大学(法学A)。
- 特点:专业实力顶尖,地处一线城市,竞争异常激烈,报录比可能高达几十比一。
- 适合人群:本科背景极好(985/顶尖211),学习能力超强,有志于从事顶级学术或顶尖法律实务工作的“学霸”。
- “好考”解读:这些学校几乎没有“好考”的年份,任何一年都需要你付出120%的努力,除非有特殊政策(如专项计划),否则不推荐作为“求稳”的选择。
第二梯队:实力强劲、性价比高的“211”及专业强校
这是大多数法硕考生的主战场,也是“相对好考”的学校最集中的区域,它们既有不错的名气和实力,又不像第一梯队那样“神仙打架”。
A. 地理位置优越的211(竞争中等偏上)
- 中山大学(广州):综合实力强,法学发展迅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前景极佳,虽然热门,但相比清北人政,竞争稍缓和,是很多优秀学生的“稳妥之选”。
- 厦门大学(厦门):被誉为“南方之强”,法学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在南方地区认可度非常高,性价比极高。
- 南京大学(南京):老牌名校,学风严谨,法学实力不俗,在长三角地区认可度极高,是华东地区非常值得考虑的学校。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虽然是工科强校,但其凯原法学院发展迅猛,平台和资源非常好,适合有志于交叉学科或顶尖实务的学生,竞争逐年加剧,但相比同在上海的复旦,可能稍好一些。
B. 专业实力顶尖但地理位置稍偏的学校(竞争中等)
- 吉林大学(长春):“五院四系”之一,法学底蕴深厚,尤其是理论法学(法理学、宪法)全国顶尖,虽然地处东北,但学术声誉极高,性价比非常高。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五院四系”之一,法学和经济学是王牌,在财经和政法领域有巨大影响力,校友资源丰富,武汉也是交通枢纽,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五院四系”之一,在西北地区法律界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虽然不是211,但其法学专业的实力和认可度不容小觑,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C. “双非”但法学实力突出的学校(竞争较小)
-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虽然是“双非”,但法学实力与中政、武大等并列A+,地处上海,实习和就业机会极多,对于本科背景一般的同学来说,是进入上海法律圈的绝佳跳板。
-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校友遍布全国法律系统,尤其在西南地区影响力巨大,法学实力毋庸置疑,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第三梯队:地理位置一般、竞争较小的“211”及地方强校
这类学校通常不是考生的首选,因此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非常适合作为“求稳”或“保底”的选择。
- 兰州大学(兰州):985高校,C9联盟成员,虽然因地理位置原因近年分数线有所下降,但其牌子依然是“985”,对于想拿一个名校文凭的同学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985高校,法学实力不算顶尖,但海洋法是其特色优势,学校整体名气大,竞争相对同级别985较小。
- 辽宁大学(沈阳):211高校,法学在东北地区有一定实力,招生人数相对较多,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 云南大学(昆明)、贵州大学(贵阳):位于西南地区的211高校,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但作为211,对于想留在当地或西南地区发展的同学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如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好考”?—— 关键信息查询方法
不要只听信传言,要学会自己动手搜集信息:
-
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 招生人数:看计划招生人数,越多越好(但也要注意推免生占比,实际统招人数 = 计划人数 - 推免人数)。
- 考试科目:是考全国统一的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还是学校自主命题的法学硕士?前者复习资料统一,后者需要针对性复习。
-
历年复试分数线:
- 国家线:过国家线是最低要求。
- 学校/学院复试线:这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对比近3-5年的分数线,看是逐年升高、稳定还是波动,如果某一年突然大幅下降,要警惕是否是“大小年”或题目难度变化。
-
报录比:
- 报考人数 / 录取人数,这个数据最能反映竞争激烈程度,很多学校官网会公布,如果没有,可以去考研论坛、QQ群等渠道搜集。
-
复试方案和拟录取名单:
- 复试比例:通常是1:1.2或1:1.5,比例越高,被刷的风险越大。
- 拟录取名单:看最终录取同学的初试分数,你就能大概知道要考到多少分才比较稳妥。
-
保护一志愿:
这是一个“潜规则”,有些学校会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再接收调剂;有些则“宁缺毋滥”,即使一志愿没招满,也更喜欢接收高分调剂生,可以在论坛或向学长学姐打听。
总结与建议
- 如果你追求“名校+好就业”: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是性价比极高的选择,难度适中,回报丰厚。
- 如果你追求“专业实力+性价比”: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是绝佳选择,它们在专业领域内声誉卓著,且竞争压力小于顶尖名校。
- 如果你的目标是“稳妥上岸”: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辽宁大学等地理位置稍偏的211是你的“安全区”。
请记住:
“好考”的学校,往往意味着“就业一般”;“就业好”的学校,必然“不好考”。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也是一场耐力战,请务必结合自身情况,理性选择,然后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坚持下去,祝你成功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