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技巧全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小说创作

第一主干:构思与准备 - 奠定基石
- 
1 核心创意
- 来源: 个人经历、新闻事件、梦境、历史、社会观察、一个有趣的问题(“..会怎样?”)。
 - 要素: 独特性、可延展性、情感共鸣点。
 - 一句话梗概: 用一句话清晰地概括你的故事(谁,在什么背景下,为了什么目标,面临什么挑战)。
 
 - 
2 世界观设定
- 现实题材: 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地域文化、家庭氛围。
 - 幻想/科幻题材:
- 物理法则: 魔法系统、科技水平、时空规则。
 - 社会结构: 政治体系、经济模式、宗教信仰、种族关系。
 - 历史脉络: 这个世界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样的?
 
 
 - 
3 故事架构
- 三幕式结构:
- 第一幕:开端
- 介绍主角及其日常生活。
 - 激励事件: 打破主角平衡的事件。
 - 抉择点: 主角决定踏上旅程。
 
 - 第二幕:发展
- 上升行动: 主角学习新技能,结识盟友与敌人,遭遇一系列挑战和失败,风险和赌注不断提高。
 - 中点: 故事发生重大转折,主角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或世界观被彻底颠覆。
 - 灵魂黑夜: 主角遭遇最大失败,信念崩塌,跌入谷底。
 
 - 第三幕:结局
- 高潮前奏: 主角整合所有力量,准备最终决战。
 - 高潮: 主角与反派/核心矛盾进行终极对决,解决核心冲突。
 - 结局: 展示风暴过后的世界,主角的成长与改变,回答故事的核心问题。
 
 
 - 第一幕:开端
 - 其他结构: 英雄之旅、故事圈、弗莱塔格金字塔等。
 
 - 三幕式结构:
 - 
4 人物塑造
- 主角:
- 目标: 他/她想要什么?(外在目标)
 - 需求: 他/她需要什么才能成长?(内在需求,常与目标冲突)
 - 动机: 为什么他/她想要这个?
 - 缺点/弱点: 导致他/她失败的性格缺陷。
 
 - 配角:
- 功能: 盟友、导师、反派、功能型角色(推动情节)。
 - 弧光: 配角是否也有成长或改变?
 
 - 反派:
- 动机: 反派的动机必须合理且强大,使其不仅仅是一个“坏人”。
 - 与主角的联系: 反派往往是主角的“阴暗面”或“对立面”。
 
 - 人物关系网: 角色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利益纠葛。
 
 - 主角:
 
第二主干:写作与执行 - 血肉填充
- 
1 叙事视角
- 第一人称: “我”,代入感强,但视角受限。
 - 第三人称有限: 跟随某一个角色的视角,灵活性与代入感兼具。
 - 第三人称全知: “上帝视角”,可切换角色,展示全貌,但易缺乏悬念。
 - 选择原则: 为故事服务,考虑你想让读者知道什么。
 
 - 
2 情节编织
- 因果律: 事件的发生必须有原因,避免“巧合”推动情节。
 - 冲突升级:
- 内部冲突: 主角内心的挣扎。
 - 外部冲突: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
 
 - 伏笔与照应: 埋下线索,前后呼应,增加故事的逻辑性和趣味性。
 - 节奏控制: 张弛有度,紧张情节与舒缓情节交替,给读者喘息之机。
 
 - 
3 场景构建
- 5W1H: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
 - 感官描写: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场景活起来。
 - “展示,而非告知”: 通过角色的行动、对话、反应来展现信息,而不是直接说明。
- 告知: 他很生气。
 - 展示: 他一拳砸在桌上,杯中的水溅了出来,但他浑然不觉,只是死死地盯着对方。
 
 
 - 
4 对话写作
- 功能: 推动情节、塑造人物、提供信息、营造氛围。
 - 潜台词: 角色话语背后真正的意思。
 - 个性化: 每个角色的说话方式应符合其身份、性格和教育背景。
 - 节奏与打断: 通过对话的节奏和打断来制造紧张或喜剧效果。
 
 
第三主干:修改与打磨 - 精雕细琢
- 
1 自我修改
- 宏观层面:
- 结构: 情节是否有漏洞?节奏是否拖沓?转折是否合理?
 - 人物: 角色行为是否一致?动机是否充分?成长是否可信?
 - 主题: 故事想表达的主题是否清晰、有力?
 
 - 微观层面:
- 语言: 用词是否精准?句子是否多样?有无啰嗦或病句?
 - 错别字与标点: 基础但重要。
 
 - 方法:
- 冷却期: 写完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
 - 朗读: 听起来是否顺畅?
 - 寻求反馈: 找信任的读者或写作伙伴阅读。
 
 
 - 宏观层面:
 - 
2 外部反馈
- 寻找合适的读者: 找那些能坦诚给出意见的人。
 - 分析反馈: 区分个人偏好和普遍性问题。
 - 选择性采纳: 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上。
 
 - 
3 最终校对
- 检查清单: 制作一个自己的修改清单(如:检查对话、检查逻辑、检查伏笔等)。
 - 通读校对: 逐字逐句检查,只关注文字错误。
 
 
第四主干:进阶与提升 - 突破瓶颈
- 
1 风格与声音
- 寻找你的声音: 这是一种独特的、属于你自己的叙事方式。
 - 锤炼语言: 多读多练,学习大师的文笔,但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 节奏感: 通过句子长短、段落划分来控制阅读节奏。
 
 - 
2 深度与主题
- “冰山理论”: 故事只展现八分之一,更深层的含义隐藏在水面之下。
 - 象征与隐喻: 用具体事物来代表抽象概念,增加故事的层次感。
 - 提出问题: 最好的小说不提供答案,而是向读者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
 
 - 
3 持续学习
- 海量阅读: 广泛阅读,特别是你所在领域的优秀作品。
 - 刻意练习: 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专项练习(如写对话、写场景)。
 - 学习理论: 阅读写作书籍、参加写作课程、加入写作社群。
 
 
第五主干:心态与习惯 - 长远发展
- 
1 写作习惯
- 固定时间与地点: 创造一个专属的写作环境。
 - 设定目标: 每日/每周字数目标,保持创作的惯性。
 - 克服拖延: “先写烂,再改好”,允许自己写出不完美的初稿。
 
 - 
2 心理建设
- 拥抱“糟糕的初稿”: 完美主义是创作的大敌。
 - 处理批评: 将批评视为改进的机会,而非对个人的攻击。
 - 保持热情: 享受写作的过程,不要只盯着最终的结果。
 
 - 
3 灵感管理
- 捕捉灵感: 随身携带笔记本或使用手机App,随时记录闪现的灵感。
 - 灵感库: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人物、场景、对话、金句)。
 - 从生活中汲取: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敏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