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高考作文思维冲刺,如何快速提分?

“作文思维”是一个非常核心且重要的概念,它不是指简单的“写作文”,而是指围绕“写一篇好文章”这一目标,所进行的系统化、逻辑化、创造性的思考过程

2025高考作文思维冲刺,如何快速提分?-图1

可以把作文思维想象成盖一座房子:思维是设计蓝图和施工计划,而文字是最终建成的房子,没有好的思维,再华丽的辞藻也只是堆砌的砖瓦,无法成为稳固、美观的建筑。

下面,我将从“道”(核心原则)和“术”(具体方法)两个层面,为你系统地拆解“作文思维”。


第一部分:道 —— 作文思维的四大核心支柱

无论写什么类型的作文,成功的思维都离不开这四个支柱:

读者思维

这是所有写作的起点,下笔之前,必须先问自己:

  • 我为谁而写? (是老师、同学、还是某个特定群体?)
  • 他们想看到什么? (需要信息、需要感动、需要说服,还是需要娱乐?)
  • 他们能理解我的语言和逻辑吗? (用词是否太专业?例子是否太生僻?)

思维训练:

  • 换位思考: 写作时,假装自己是读者,读一读自己写的东西,会不会觉得无聊、困惑或者不认同?
  • 明确沟通对象: 在作文开头,心里默念:“这篇作文是写给[读者]看的,我希望他们看完后[达到的效果,如:理解我的观点/被我的故事感动]。”

目的思维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使命”,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这决定了文章的基调和内容。

  • 说明/告知: 目的是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说明文、实验报告。
  • 说服/论证: 目的是让读者接受你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议论文、演讲稿。
  • 抒情/感染: 目的是表达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散文、诗歌。
  • 叙事/记叙: 目的是讲述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记叙文、小说。

思维训练:

  • 一句话概括目的: 在动笔前,用一句话写下“我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 例: “我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的生活,论证‘慢生活’对现代人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 这样,你的所有论据和例子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的展开。

结构思维

这是文章的“骨架”,好的结构能让读者轻松跟上你的思路,清晰地理解你的意图,经典的结构模型是“凤头、猪肚、豹尾”

  • 凤头(开头): 精彩、吸引人,迅速点明主旨。
    • 方法: 提问、引用名言、讲述小故事、描绘场景、亮明观点等。
  • 猪肚(主体): 内容充实、论证充分、层次分明。
    • 方法:
      • 并列式: 从不同角度(如A、B、C点)支撑中心论点。
      • 递进式: 由浅入深,一层层深入分析(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对比式: 通过正反对比来突出观点。
      • 总分总: 先总起,再分述,最后总结,这是最稳妥的结构。
  • 豹尾(: 有力、余味悠长,升华主题。
    • 方法: 总结全文、发出号召、提出展望、引用名言、回归开头形成呼应等。

思维训练:

  • 列提纲: 动笔前,务必花5-10分钟列一个详细的提纲,提纲就是你的结构思维图。
    • 例:
      • 开头: 用一个现代人焦虑疲惫的场景引出“慢生活”的话题。
      • 主体段1: 论述“快生活”的危害(身心俱疲)。
      • 主体段2: 阐释“慢生活”的内涵(不是懒惰,而是专注和从容)。
      • 主体段3: 举例说明“慢生活”带来的好处(如提升创造力、改善人际关系)。
      • 呼吁大家尝试在快节奏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慢”,并展望一个更健康的未来。

素材思维

这是文章的“血肉”,好的素材能让文章言之有物,充满说服力和感染力。

  • 素材从哪里来?
    • 个人经历: 最真实、最独特的素材。
    • 阅读积累: 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文学形象、科学知识。
    • 社会观察: 新闻热点、社会现象、身边小事。
    • 想象联想: 适用于记叙文和散文。
  • 如何选择素材?
    • 相关性: 必须紧扣主题。
    • 典型性: 能以一当十,代表一类现象。
    • 新颖性: 避免老生常谈,寻找独特的角度。
    • 感染力: 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思维训练:

  • 建立素材库: 准备一个笔记本或电子文档,随时记录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分门别类(如“奋斗”“亲情”“环保”“科技”)。
  • 一材多用: 同一个素材(如苏轼的人生经历),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用于“乐观”“坚韧”“豁达”“才华”等不同主题的作文。

第二部分:术 —— 作文思维的具体操作流程

将以上四大支柱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写作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立意(定方向)

  • 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圈出关键词,明确文体、字数、范围等限制。
  • 立意: 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要“准、深、新”
    • 准: 符合题目要求,不偏题。
    • 深: 有一定思想深度,能引发思考。
    • 新: 有独特见解,不人云亦云。

第二步:构思谋篇(搭骨架)

  • 运用“结构思维”,快速列出文章的提纲,明确开头怎么写,中间分几个层次,结尾如何升华,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能避免写作时思路混乱。

第三步:选材组材(填血肉)

  • 运用“素材思维”,根据提纲的每个部分,从你的素材库中挑选最合适的材料,思考如何将这些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四步:行文表达(穿衣服)

  • 动笔写作: 按照提纲和选好的素材,一气呵成,不要过分纠结于某个词句的完美,先保证思路的流畅。
  • 语言锤炼: 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追求生动、形象、有文采,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第五步:修改润色(精装修)

  • 冷却后修改: 写完后放一放,再回过头来看,更容易发现问题。
  • 中心是否突出?论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
  • 检查语言: 有没有错别字、病句?标点是否正确?用词是否精准?
  • 提升文采: 通读全文,对关键句子进行润色,让文章更有亮点。

如何培养强大的作文思维?

  1. 多读: 阅读是输入,是模仿的范本,读经典文章,分析它的结构、立意和语言。
  2. 多想: 遇到任何事,都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尝试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这是“思维体操”。
  3. 多练: 坚持写作,把思维流程内化成一种习惯,从写日记、写短评开始。
  4. 多改: 修改是提升的关键,学会自己修改,也请老师或同学帮你提意见。

请记住:作文思维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技能。 当你开始习惯性地用这四大支柱和五个步骤去思考写作时,你会发现,作文不再是痛苦的负担,而是一次充满创造乐趣的思维之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