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定势如何阻碍当下创新突破?

思维定势

定义

思维定势 是指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后续问题解决时的心理趋向,就是你过去的经验、习惯和思维方式,像一副有色眼镜一样,让你倾向于用一种固定的、习惯化的模式去看待和解决新问题。

思维定势如何阻碍当下创新突破?-图1

核心特征

  • 经验依赖性:它根植于我们过往的经验,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当经验过度时,就可能变成束缚。
  • 潜在僵化性:它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变得狭窄,难以跳出固有的框架,看到新的可能性。
  • 情境影响性:在特定情境下,思维定势会被激活,并持续影响我们的判断。

经典例子:九点问题

这是展示思维定势最著名的实验之一。

任务:请用四条直线,一笔将图中的九个点全部连接起来。

思维定势的陷阱: 大多数人第一次尝试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线条不能超出九个点所构成的“正方形”边界,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经验和过往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方框”,我们应该在“框内”解决问题,这个“不能出框”的假设,就是一个强大的思维定势。

解决方案: 只要我们把四条线的起点或终点放在“框外”,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这表明,一旦我们打破了“必须在框内”的思维定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生活中的例子

  • 学习上:一个数学学得很好的学生,可能会用解数学题的严谨逻辑去分析一篇文学作品的情感,显得刻板。
  • 工作中:一个习惯了传统销售模式的管理者,可能很难理解或接受新兴的社交媒体营销方式,认为那“不正规”。
  • 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如果有过被欺骗的经历,可能会对所有人都抱有怀疑态度,这就是一种负面的思维定势。

功能固着

定义

功能固着 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事物的一般性功能(或常见功能),而看不到其潜在的其他功能,这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定势,它更侧重于对物体功能的僵化认知

核心特征

  • 对象具体性:它针对的是具体的物体或工具。
  • 功能单一性:将物体的功能“固化”在它的主要或常见用途上。
  • 问题关联性:当问题需要用到非常规功能时,功能固着就会成为障碍。

经典例子:邓克尔蜡烛问题

这是功能固着研究的经典实验。

任务:将三支蜡烛、一盒图钉和一盒火柴固定在门上,让蜡烛燃烧时烛油不会滴到下方的桌子上。

功能固着的陷阱: 大多数被试者会把装图钉的盒子当作一个容器来用,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盒子就是用来装东西的”,他们会先把图钉倒出来,然后用这个空盒子去托蜡烛,但盒子是平的,无法固定在垂直的门上。

解决方案: 正确的做法是将装图钉的盒子本身作为“支架”,用图钉把它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放在盒子上,被试者没有看到“盒子”除了“装图钉”之外,还可以作为“支架”来使用,对盒子功能的固着,导致他们无法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例子

  • 厨房里:你找不到开瓶器,可能会对着酒瓶盖发愁,却忽略了用一把勺子、一把叉子,甚至钥匙来撬开它。
  • 办公室里:你需要一个纸镇,却四处寻找,却把身边的U盘、一卷胶带或一个订书机当作临时替代品。
  • 修理时:需要一个楔子来卡住门,你可能会去工具箱找,却忽略了用一本厚书、一个扳手或者一块石头来代替。

对比与总结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二者的关系和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

维度 思维定势 功能固着
概念范畴 更广泛,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模式或心理倾向。 更具体,是思维定势在物体功能认知上的一种具体表现。
作用对象 任何问题、情境或信息。 具体、有形的物体或工具
核心表现 习惯于用同一种思路、同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思路僵化。 习惯于将物体的功能固定在其主要或常见用途上,看不到其他可能性。
关系 功能固着是思维定势的一种特殊类型或子集。 思维定势是“总纲”,功能固着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分则”。

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二者的关系:

  • 思维定势:就像你习惯了走一条上班的固定路线,即使某天那条路堵车了,你还是会下意识地先开到那条路的路口,才想起来要绕路,这是一种路线选择的僵化
  • 功能固着:就像你开车上班,发现车钥匙没带,但你只记得钥匙是用来“开门”的,却没想到它上面那个小小的遥控器按钮也可以解锁车门,这是一种对钥匙功能的僵化认知

可以看到,功能固着(钥匙只能开门)是导致你陷入更大思维定势(必须用钥匙才能开车)的一个具体原因。


如何克服这些思维障碍?

无论是思维定势还是功能固着,都会限制我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克服它们:

  1. 保持好奇心,主动提问

    对任何事物都多问一句“为什么?”“还能用来做什么?”“…会怎样?” 这有助于打破对事物固有功能的认知。

  2. 接触和学习新知识

    广泛阅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箱,让你在面对问题时,有更多的“思路模板”可以调用,而不是死守一个。

  3. 刻意练习“非常规用途”

    有意识地练习一个物体的多种用途,看到回形夹,除了夹文件,还能想到它当书签、当牙签、当简易手机支架等,这能有效打破功能固着。

  4. 头脑风暴与思维导图

    在解决问题时,不要急于下结论,先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多地想出各种方案,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荒谬,然后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想法可视化,帮助自己跳出线性思维。

  5. 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和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人讨论问题,他们没有你的思维定势,能轻易地看到你看不到的盲点,提供全新的思路。

  6. 暂时搁置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卡住了,可以先放一放,去做点别的事情,大脑的潜意识会继续工作,有时在放松的状态下,灵感会不期而至,让你“灵光一闪”。

思维定势是我们大脑为了节省能量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模式,它在日常生活中高效快捷,但在需要创新和灵活应对时,就成了最大的障碍,功能固着则是这种障碍在“物”的层面上的具体体现,认识到它们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去挑战和打破它们,是提升个人创造力和解决复杂能力的关键一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