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儿童思维导图课教案,2025最新版怎么用才有效?

儿童思维导图启蒙与实践课教案

课程名称: 奇妙的思维魔法——我的第一个思维导图

儿童思维导图课教案,2025最新版怎么用才有效?-图1

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中心主题、主干、分支、关键词、图像)。
    • 学习并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步骤:画中心图、画主干、画分支、写关键词。
    • 能够独立围绕一个简单主题,绘制出第一幅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故事、游戏和互动,引导孩子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 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将零散信息结构化、可视化的过程。
    • 培养孩子分类、归纳和联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对思维导图的兴趣,感受其作为学习工具的乐趣。
    • 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组织和表达想法。
    • 培养整洁、有条理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教学对象: 6-9岁儿童(小学低年级)

课程时长: 60-75分钟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一张已经完成的、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思维导图范例(“我的快乐周末”)。
    • PPT课件,包含思维导图的基本介绍、步骤分解和引导性问题。
    • 一段简短的动画或故事视频,引入“思维导图”的概念(可选)。
    • 一块大白板或黑板,彩色白板笔/粉笔。
  • 学生准备:

    • A3或A4尺寸的白纸(建议A3,空间更大)。
    • 一套12色或更多的彩色画笔/水彩笔。
    • 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魔法故事会——开启思维之旅 (约10分钟)

目标: 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 情境导入:

    • 教师神秘地拿出准备好的范例思维导图,展示给孩子们看。
    • 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张图漂亮吗?它看起来像什么呀?”(引导孩子说出像大树、像烟花、像太阳等)。
    • 教师讲述: “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思维小精灵’的故事,在我们的脑海里住着一个小精灵,它很聪明,但有时候我们的想法太多太乱,它也会迷路,有一天,它发现了一个神奇的魔法,可以把所有乱七八糟的想法都整理得清清楚楚,就像这张图一样,这个魔法就叫做‘思维导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魔法,让我们的‘思维小精灵’不再迷路!”
  2. 揭示主题:

    • 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程主题:“奇妙的思维魔法——我的第一个思维导图”。
    • 互动提问: “看到‘思维导图’这个词,你们猜猜我们要做什么?”(鼓励孩子大胆猜测)。

第二环节:魔法工具箱——认识思维导图 (约15分钟)

目标: 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构成要素。

  1. 拆解范例:

    • 教师再次展示范例图,引导孩子像侦探一样,找出图里的“秘密部件”。
    • 教师讲解(结合PPT和板书):
      • 中心主题: “这是大树的树根,是我们所有想法的起点,看,它画得最大、最显眼,而且画了一个可爱的图案,我们的主题就是‘我的快乐周末’。”
      • 主干: “这是大树的主干,从中心主题伸出来,代表着主要想法,周末可以做什么呢?有‘学习’、‘玩耍’、‘美食’……”
      • 分支: “这是大树的树枝,从主干上再分出来,代表着更具体的小想法,玩耍’这个主干,下面可以有‘去公园’、‘看电影’、‘和朋友骑车’这些小分支。”
      • “我们不用写长长的句子,只用写一个词或一个短句,这样又快又清楚,我们不写‘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只写‘公园’。”
      • 图像与颜色: “魔法需要颜色和图案来加持!每个主干用不同的颜色,画上小图标,这样我们的导图就变得五彩缤纷,更好记了!”
  2. 小游戏:“我是小侦探”

    •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孩子们上台来填空或画出相应的图标。
    • 主题是“我最喜欢的动物”,让孩子们说出几个主干(如“哺乳动物”、“鸟类”),并画出代表它们的简笔画。

第三环节:魔法实践课——绘制我的思维导图 (约30分钟)

目标: 动手实践,完成一幅个人思维导图。

  1. 确定主题:

    • 教师给出几个简单、贴近孩子生活的主题供选择,如:“我的家庭”、“我的好朋友”、“我的书包”、“四季”。
    • 让每个孩子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轻声告诉老师或写在纸的角落。
  2. 分步引导绘制:

    • 第一步:画中心图 (5分钟)

      • 教师引导: “请把你的纸横过来,在纸的正中央,画出你选择的主题,如果你选‘我的家庭’,就画一个温馨的房子,或者全家人牵手的简笔画,把它画得大一点,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 教师巡视: 鼓励孩子大胆画,不用追求完美,关键是表达自己的想法。
    • 第二步:画主干 (5分钟)

      • 教师引导: “从你的中心图出发,像大树的主干一样,向外画出3-5条粗粗的、弯曲的线条,这些就是我们的一级分支,代表你的主要分类,我的家庭’,可以有‘爸爸’、‘妈妈’、‘我’这几条主干。”
      • 强调: “要用不同的颜色画不同的主干哦!”
    • 第三步:画分支与写关键词 (15分钟)

      • 教师引导: “让我们来想一想,爸爸’,有什么可以说的呢?他喜欢做什么?他的工作是什么?给他画一个图标,然后从‘爸爸’这条主干上,画出更细的分支,把想到的词写上去,爱打篮球’、‘很会做饭’,这些词就是‘关键词’。”
      • 教师巡视与指导:
        • 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你的妈妈平时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呀?”)。
        • 提醒孩子多用关键词,少用句子。
        • 鼓励他们用小图标代替文字,比如用篮球代表“爱打篮球”。
    • 第四步:上色与美化 (5分钟)

      • 教师引导: “给你的小图标和分支涂上漂亮的颜色吧!让你的思维导图看起来充满活力!”

第四环节:魔法分享会——展示我的思维世界 (约10分钟)

目标: 增强自信,学习欣赏他人。

  1. 作品展示:

    • 邀请3-5位自愿的孩子上台,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向大家简单介绍。
    • 引导性问题: “你画的是什么主题?”“哪个部分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 互相欣赏:

    • 将所有孩子的作品张贴在墙上,举办一个小小的“思维导图艺术展”。
    • 教师总结: “太棒了!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成为了‘思维魔法师’!大家看,虽然我们画的主题不一样,但每一幅图都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得清清楚楚,而且非常有创意,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个好帮手,以后我们读书、写作文、做计划,都可以用它来帮忙!”

课后延伸与反思

  • 给家长的建议:

    • 鼓励孩子将今天学到的思维导图方法应用到日常学习中,例如用思维导图来规划一次出游、整理自己读过的书、或者为生日派对策划。
    • 夸奖孩子的努力和创意,而不是画得“像不像”。
  • 教学反思:

    • 本次课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动手实践环节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
    • 孩子们对哪个环节最感兴趣?哪个环节的掌握情况最好?
    • 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是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 下次课程可以尝试更复杂的主题,或者引入不同风格的思维导图(如流程图形式的导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