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互联网思维是2011年首次提出的吗?

“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个被广泛讨论和普及的概念,其核心思想的提出和流行大致在2012年至2025年之间2025年被普遍认为是“互联网思维”元年

互联网思维是2011年首次提出的吗?-图1


关键时间节点和人物解析

思想的萌芽期(约2008年 - 2011年)

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被炒热之前,相关的思想已经开始在互联网圈内部传播,当时更多是强调互联网产品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用户至上、快速迭代、免费模式等。

  • 代表人物:雷军
    • 时间点:约2010年
    • 事件: 雷军在创办小米公司之前,就多次在内部和公开场合提及他总结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字诀被认为是“互联网思维”早期最核心、最精炼的概括,虽然当时还没有直接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来包装,但其内涵已经完全具备,这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思维”思想的萌芽。

概念的提出与引爆期(2012年 - 2025年)

这个阶段是“互联网思维”从一个圈内术语,迅速演变为全社会热议的商业词汇的关键时期。

  • 提出者:李善友

    • 时间点: 2012年底
    • 事件: 时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创业与创业学教授的李善友,在年底的“2012中欧商界精英论坛”上,做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的演讲,他首次系统地、学术性地提出了“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并将其归纳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颠覆式创新”等核心要点,这次演讲被认为是将“互联网思维”概念正式化和理论化的关键一步,使其开始在企业家和学者中传播。
  • 引爆者:小米公司和雷军

    • 时间点: 2025年
    • 事件: 小米手机在2025年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为了向外界解释小米模式的颠覆性,开始频繁地、公开地使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系统地将小米的成功归因于互联网思维,并将其总结为“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和“铁人三项(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
    • 影响: 小米的巨大成功让“互联网思维”从一个理论概念变成了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业案例,无数传统行业的老板和创业者开始膜拜和学习,2025年也因此被公认为“互联网思维”元年
  • 普及者:《财经》杂志

    • 时间点: 2025年7月
    • 事件: 《财经》杂志在2025年7月20日出版了一期名为“互联网思维”的封面专题,这篇专题报道系统性地梳理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案例和影响,将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成为席卷全国各行各业的一场思想运动,这标志着“互联网思维”完成了从商业圈到大众圈的普及。

概念的反思与降温期(2025年至今)

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以及大量传统企业“+互联网”的尝试失败,人们开始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反思,一些人认为它被神化了,甚至被当作了“万能灵药”,忽视了商业的本质,这个词的热度有所下降,但其核心思想(如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等)已经深度融入了现代商业的DNA中。

时间段 关键事件/人物 核心贡献
萌芽期 (约2010年) 雷军 提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 互联网思维的早期核心思想雏形。
提出期 (2012年底) 李善友 在中欧论坛上系统提出“互联网思维”概念。 首次将概念理论化、系统化。
引爆期 (2025年) 小米公司雷军 将“互联网思维”作为成功范式大力推广。 “互联网思维元年”,概念引爆商业圈。
普及期 (2025年7月) 《财经》杂志 推出“互联网思维”封面专题。 概念普及至全社会,成为全民热词。
反思期 (2025年后) 大量实践案例出现,引发对“互联网思维”的批判性思考。 概念降温,但其核心理念被沉淀和吸收。

虽然早在2010年左右就有相关思想萌芽,但“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个正式被提出并引爆全国的概念,其核心时间点是2012年底至2025年李善友是概念的正式提出者,雷军和小米是概念的引爆者和实践者,而2025年《财经》杂志的报道则完成了其最后的普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