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很多英语基础薄弱或者对英语有抵触心理的同学都希望找到不考英语的研究生专业。

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大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中,绝大部分学术型硕士(学硕)和专业型硕士(专硕)都需要考英语。
确实存在一些特殊类别的研究生,它们不考全国统考的英语(一)或(英语二),而是考其他语种或者有特殊的语言要求,以下是主要的几类情况:
第一类:考其他外国语(小语种)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很多专业除了可以考英语,还允许考生选择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作为公共外语科目进行考试。
哪些专业可以考小语种?
- 特点:通常是与特定国家或地区有紧密联系的专业,或者本身就是语言文学类专业。
- 常见专业领域:
-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如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等,这些专业通常要求考生报考本专业对应的外语语种。
- 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国际关系学院,很多专业可以选择日语、俄语等。
- 历史学(专门史方向):如研究日本史、俄国史的专业,可能会允许考日语或俄语。
- 部分高校的特定理工科专业:一些与特定国有合作项目或历史渊源的高校,其部分理工科专业也可能允许考小语种,一些东北的高校可能有允许考俄语的工科专业;一些与德国有合作的高校可能有允许考德语的工科专业。
- 如何查询:
- 最权威的方式:仔细查阅你目标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在“考试科目”一栏,公共外语科目通常会标注为“201英语(一)”或“204英语(二)”,但也会同时注明“或203日语”、“202俄语”等,这是最准确的依据。
- 注意:每个学校的政策可能不同,甚至同一所学校下的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要求都不同,必须以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
第二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特殊项目
有些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其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实践和应用,对学术英语的要求较低,可能会采用其他方式考核外语能力。
典型例子:管理类联考中的部分专业
管理类联考(包括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EM工程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TA旅游管理硕士、MLIS图书情报硕士、MAud审计硕士)的初试科目是:
- 管理类综合能力(199)
- 外国语(204英语二)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例:
- 工商管理硕士(MBA):部分院校的MBA项目,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的MBA项目,其初试科目不是管理类联考,而是由国外合作院校自主命题或采用其他国际通用的入学考试(如GMAT),这些考试通常不包含国内统考的英语科目,它们的语言考核通常体现在面试环节,或者要求提交托福/雅思等英语水平证明。
还有一些专业学位硕士的复试阶段:
- 在复试阶段,几乎所有专业都会有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测试,这是为了考察研究生的基本外语应用能力,是毕业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要求,无法完全避免。
第三类:以“申请-考核”制为主的博士研究生
对于博士研究生(考博),情况有所不同,很多高校,特别是顶尖大学的人文社科、理学、工学等领域的博士招生,已经从传统的“考试制”转向了“申请-考核”制。
- 特点:这种制度下,考生不需要参加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提交申请材料(如研究计划、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通过初审后直接进入复试(面试和笔试)。
- 外语考核方式:外语能力不再通过一张试卷来衡量,而是融入到整个申请和考核过程中。
- 要求提交英语水平证明:如托福、雅思、GRE等成绩。
- 复试中的英语考核:包括英文文献阅读与翻译、英文自我介绍、英文问答等。
- 对于小语种人才:如果研究需要,完全可以提交相应的小语种水平证明(如日语N1、德语TestDaF等)。
对于博士生来说,不是不考英语,而是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和综合。
总结与建议
| 类别 | 是否不考英语 | 说明 | 关键行动 |
|---|---|---|---|
| 学术型硕士(学硕) | 极少数 | 绝大部分考英语(一),部分专业可考小语种。 | 查询目标院校《招生专业目录》,看考试科目是否标注了“或203日语”等。 |
| 专业型硕士(专硕) | 少数 | 大部分考英语(二),部分专业(如国际关系)可考小语种,中外合作办学的MBA等项目可能不考统考英语。 | 同上,重点查看招生目录,对于中外合作项目,直接查看其招生简章的特殊要求。 |
| 博士研究生(考博) | 考核方式不同 | 不再通过统考卷面形式,而是以申请材料、托福/雅思成绩、复试中的英文考核等形式进行。 | 了解目标院校的“申请-考核”制简章,明确其对英语或其他外语能力的要求。 |
给你的最终建议:
- 首选“考小语种”:如果你英语确实困难,但又想考研,最现实、最主流的路径就是寻找那些允许考日语、俄语等小语种的专业,这需要你尽早确定目标,并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外语。
- 查询官方文件:不要道听途说,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永远是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网发布的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
- 考虑“申请-考核”制博士:如果你已经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可以考虑直接申请博士,用其他方式证明自己的外语能力。
- 不要完全放弃英语:即使初试不考英语,研究生阶段也需要阅读大量英文文献,很多课程和学术交流也使用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