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中东——世界的“火药桶”与“宝库”

重要的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 核心概念: 扼守东西方交通的枢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 具体范围:
- 洲际位置: 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
- “三洲”: 亚洲、欧洲、非洲。
- “五海”:
- 地中海 (西)
- 黑海 (西北)
- 里海 (东北,世界最大的湖泊)
- 红海 (南)
- 阿拉伯海 (东南)
- 重要海峡与运河:
- 苏伊士运河: 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 土耳其海峡: 连接黑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 霍尔木兹海峡: 连接波斯湾和阿拉伯海,是波斯湾石油外运的“咽喉”。
丰富的石油资源——“世界石油宝库”
- 核心概念: 石油资源储量最大、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的地区,经济命脉。
- 分布: 主要集中在 波斯湾 及其沿岸地区。
- 特点:
- 储量大: 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 产量高: 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 易开采: 埋藏浅,开采成本低。
- 油质好: 以优质、高产原油为主。
- 输出:
- 主要路线:
- 波斯湾 → 霍尔木兹海峡 → 阿拉伯海 → 印度洋 → 东亚、欧洲、美洲
- 波斯湾 → 霍尔木兹海峡 → 阿拉伯海 → 曼德海峡 → 红海 → 苏伊士运河 → 地中海 → 欧洲
- 主要输出对象: 美国、西欧、日本、中国等发达国家。
- 主要路线:
匮乏的水资源——“无河流之国”
- 核心概念: 水资源比石油更珍贵,是制约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 原因:
- 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全年高温少雨,蒸发量大。
- 干燥少雨: 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很多地方常年无雨。
- 河流稀少: 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是少数重要河流。
- 影响:
- 制约农业: 农业以 绿洲农业 和 畜牧业 为主,灌溉农业发达(如沙特、阿联酋的滴灌技术)。
- 引发矛盾: 水资源争夺是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复杂的人文环境——“文化的大熔炉”
- 核心概念: 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织,矛盾冲突不断。
- 居民:
- 白色人种 为主。
- 阿拉伯人 占大多数,通用 阿拉伯语。
- 波斯人(主要在伊朗)、土耳其人(主要在土耳其)等也是重要民族。
- 宗教:
- 伊斯兰教: 主要宗教,是阿拉伯国家的国教。
- 圣地: 沙特阿拉伯的 麦加(伊斯兰教第一圣地)和 麦地那。
- 代表建筑: 清真寺。
- 基督教、犹太教: 发源于此,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城”。
- 伊斯兰教: 主要宗教,是阿拉伯国家的国教。
- 文化冲突的焦点:
- 巴以冲突: 犹太人(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巴勒斯坦)围绕 耶路撒冷 的归属和 领土 问题展开长期冲突。
- 教派冲突: 伊斯兰教内部存在 逊尼派 和 什叶派 的矛盾,是地区动荡的深层原因之一。
发展中的经济
- 核心概念: 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石油出口。
- 经济特点:
- “石油经济”: 国民经济以石油开采和出口为支柱产业。
- 收入高: 产油国人均国民收入很高,但财富分配不均。
- 未来的发展:
- 挑战: 石油资源不可再生,面临枯竭的威胁。
- 方向: 大力发展 多元化经济。
- 发展旅游业: 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金字塔、清真寺)和独特的沙漠风光。
- 发展农业: 采用高科技节水农业(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 发展金融业: 如迪拜,努力成为区域金融中心。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等。
中东问题的核心
| 自然因素 | 人文因素 |
|---|---|
| 位置重要 (三洲五海之地) | 水资源匮乏 (争夺水源) |
| 石油丰富 (经济利益争夺) | 宗教文化复杂 (巴以冲突、教派矛盾) |
| 民族矛盾突出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 |
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是 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水资源、宗教文化、民族矛盾 等多种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理解结构: 先看中心主题,再向外看一级分支(一、二、三...),理解每个分支的核心概念。
- 填充细节: 在每个一级分支下,回忆并补充二级、三级分支的具体知识点。
- 建立联系: 思考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石油丰富”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加剧了地区矛盾;“水资源匮乏”是农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冲突的导火索。
- 自我测试: 盖住右边的具体内容,看着左边的核心概念,尝试复述出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