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答案
考研英语一的新题型,全称是“阅读理解B节”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B)。

它不是每年都考一种固定的题型,而是从三种备选题型中每年只选择一种来考察,这三种题型分别是:
- 多项对应题 (7选5)
- 匹配题 (6选5)
- 排序题 (7选5)
这意味着,你在备考时必须全部掌握这三种题型,因为考场上出现任何一种都是可能的。
三种题型详解
下面我为你详细介绍每种题型的特点、考查形式和应对策略。
多项对应题 (7选5) - 最常见
-
考查形式:
- 一篇约500词的文章。
- 文章后面有5个以星号(*)标记的句子(题干)。
- 文章的左侧有7个备选答案(选项)。
- 要求你将这5个题干句子,从7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5个进行匹配。
-
考查能力:
- 信息定位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快速定位到原文的相应位置。
- 信息理解与匹配能力:理解题干和选项的含义,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对应关系(如:因果关系、例证关系、同义替换等)。
- 细节理解能力:考查对文章具体信息的准确把握。
-
文章特点:
- 通常是说明文或议论文。
- 文章结构清晰,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不同段落讨论不同的方面。
- 题干和选项之间往往是同义替换的关系。
-
解题技巧:
- 先看题干,划出关键词:快速浏览5个题干,圈出人名、地名、数字、专有名词等核心信息。
- 带着关键词回原文定位:根据题干关键词,快速找到其在原文出现或被提及的句子或段落。
- 比对选项,进行匹配:仔细阅读定位点前后的句子,理解其含义,然后去7个选项中寻找与之匹配的句子,匹配的关键是逻辑通顺、意思相符、同义替换。
- 注意干扰项:剩下的2个选项通常是干扰项,它们可能与文章主题相关,但与任何一个题干都无法准确匹配。
匹配题 (6选5)
-
考查形式:
- 一篇约500词的文章,文章被分成了若干个(通常是5-6个)自然段。
- 文章前面有一个标题列表,包含7-8个
- 要求你为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从标题列表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小标题。
-
考查能力:
- 段落主旨归纳能力:快速阅读一个段落,准确提炼出其核心思想。
- 概括与总结能力:能够将段落的中心思想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出来。
- 宏观结构把握能力: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
文章特点:
- 通常是说明文。
- 结构非常清晰,常采用“总-分”结构,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
-
解题技巧:
- 列表,划出关键词:快速浏览所有备选标题,圈出核心名词、动词,了解文章可能涉及的主题。
- 先易后难,逐段匹配:通常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比较容易匹配(第一段多为总起,最后段多为总结),可以先做,然后逐段阅读。
- 寻找段落主题句:每个段落的首句、末句或转折词(but, however, yet)之后的句子通常是主题句,能快速揭示段落主旨。
- 关注段落中的高频词和核心概念:如果一个词或概念在某个段落中反复出现,它很可能就是该段落的主题,也是小标题的核心。
- 利用排除法:为一个段落选好标题后,将其从列表中划掉,可以缩小后续段落的匹配范围。
排序题 (7选5) - 难度较高
-
考查形式:
- 一篇约500-600词的文章,但文章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
- 文章首段(第一段)的顺序是固定的,已经给出。
- 文章后面有6-7个打乱了顺序的段落(选项)。
- 要求你将这些打乱的段落,重新排列成一个逻辑通顺、意义完整的文章。
-
考查能力:
- 语篇逻辑分析能力: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行文逻辑(如:时间顺序、因果顺序、转折对比、举例说明等)有深刻的理解。
- 上下文衔接与连贯能力:能够识别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如:代词this/that/he/she, 连词however/therefore, 重复出现的名词等)。
- 宏观与微观信息处理能力: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结构,也要从微观上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
文章特点:
- 通常是议论文或说明文。
- 逻辑结构非常严密,段落的顺序至关重要。
-
解题技巧:
- 通读首段,把握文章主旨:首段是固定的,它通常会提出文章的中心话题或观点,是理解全文的钥匙。
- 寻找线索词,确定相邻段落:这是排序题的核心技巧。
- 代词线索:寻找选项段落的开头是否有this, that, these, they, he, she, it等代词,如果某个选项的开头有代词,那么它前面的段落(无论是否已选出)就是它所指代的内容。
- 逻辑连接词线索:注意选项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是否有逻辑连接词,以
For example,For instance开头的段落,前面一定是一个观点句;以However,But开头的段落,前面一定是一个与之相反的观点;以Therefore,Thus开头的段落,前面一定是一个原因。 - 重复出现的核心词:留意段落中反复出现的核心名词,这些词是连接上下文的纽带。
- 先易后难,确定2-3个相邻的段落:通过寻找线索词,你可能会很容易地确定某两个或三个段落的相对顺序,把它们固定下来,作为解题的“锚点”。
- 代入验证,通读全文:当你排好大部分段落后,将最终的顺序代入原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检查逻辑是否通顺,语意是否连贯,确保没有错误。
总结与备考建议
| 题型名称 | 题目数量 | 考查重点 | 难度 |
|---|---|---|---|
| 多项对应题 (7选5) | 5题 | 信息定位、细节匹配、同义替换 | ★★★☆☆ (中等,最常见) |
| 排序题 (7选5) | 5题 | 语篇逻辑、上下文衔接、宏观结构 | ★★★★☆ (较高) |
备考建议:
- 全面覆盖:不要押宝,必须把这三种题型都练熟。
- 专项训练:找近10-15年的真题,按照题型分类进行集中练习,每种题型至少做10篇以上,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
- 精读分析:做完题后,不要只对答案就完事,一定要精读文章,分析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学习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词汇表达。
- 总结技巧:为每种题型总结出自己的解题“套路”和“必杀技”,比如排序题的“线索词法”,小标题的“主题句定位法”等。
- 控制时间:新题型建议在15-20分钟内完成,平时练习就要注意时间分配,提高做题速度。
英语一新题型虽然叫“新”,但考查的都是阅读的基本功,只要方法得当,勤加练习,拿高分是完全有可能的,祝你备考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