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经济学考研不考数学的有哪些院校新动态?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多对经济学感兴趣但又对数学有畏惧心理的同学最关心的话题。

2025经济学考研不考数学的有哪些院校新动态?-图1

需要明确一个核心概念: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社会科学,其核心是分析人类在资源稀缺条件下的选择行为,数学只是经济学用来进行严谨逻辑推理和量化分析的工具。

没有一个经济学分支可以完全脱离数学,即便是纯理论思辨,也需要基本的逻辑和概念,而这些概念本身就蕴含着数学思想(如边际、均衡、成本、收益等)。

我们可以把问题理解为:“哪些经济学领域对数学的要求较低,或者不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模型推导?”

从这个角度来看,答案是明确的:理论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学、部分发展经济学和部分农业经济学等领域,对数学的要求相对较低。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梳理这些方向,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对数学要求较低的经济学领域

这些领域更侧重于定性分析、历史脉络、制度框架和哲学思辨,而不是用数学模型来构建理论。

经济思想史

  • :顾名思义,它不研究当下的经济问题,而是追溯经济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历程,你会研究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到马歇尔、凯恩斯、哈耶克等伟大经济学家的思想、著作和时代背景。
  • 为什么数学要求低:这门课的核心是“阅读”和“解读”经典文献,理解不同思想的流变、争论和传承,它更像是经济学的“历史课”和“哲学课”,你需要的是很强的文本阅读、逻辑思辨和写作能力,而不是解方程。
  • 适合人群:对历史、哲学、社会学有浓厚兴趣,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同学。

制度经济学

  • :它关注的是“规则”和“组织”(即制度)如何影响经济行为,法律、习俗、文化、产权制度等非市场因素如何决定经济活动的效率。
  • 为什么数学要求低:制度经济学大量借鉴了法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分析方法,它研究的是“质”的问题,而不是“量”的问题,研究“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答案可能在于其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的差异,而不是一个复杂的计量模型。
  • 适合人群:对法律、政治、社会学交叉领域感兴趣,希望理解经济现象背后深层社会结构原因的同学。

部分发展经济学

  • :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贫困、教育、健康等问题。
  • 为什么数学要求低:虽然现代发展经济学也大量使用计量经济学,但它同样包含了大量的定性案例研究,学者会深入一个村庄或一个国家,通过田野调查、访谈等方式,来理解贫困的根源或发展的障碍,这种研究方法几乎不涉及高等数学。
  • 适合人群:有志于从事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工作,对全球贫困、不平等议题有热情,不排斥实地调研的同学。

部分农业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研究农业市场、农村发展、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政策等。
  • 为什么数学要求低:和类似发展经济学,这个领域同样包含大量政策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一项新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政策访谈和定性描述来完成,不一定需要构建复杂的DSGE模型。
  • 适合人群:对农业、农村、环境问题感兴趣,希望未来从事相关领域政策研究或工作的同学。

“不用考数学”的经济学专业(从考研角度)

如果你是在准备国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那么问题就变得更具体了,很多学校的专业硕士或者学硕中的特定方向,确实设置了“经济类联考”或自主命题的试卷,其中数学难度远低于数学三,甚至不考数学。

专业硕士

  •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等,这些专业硕士通常考的是“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 经济类联考的特点
    • 数学部分:难度低于数学三,主要考察初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基础知识),不涉及复杂的证明和计算,更侧重于经济应用。
    • 逻辑部分: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考察思维能力。
    • 写作部分: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考察写作和表达能力。
    • 对于这些专业,你不是不考数学,而是考的数学相对简单

学术硕士中的特定方向

一些学校的经济学学硕,在招生时也会区分研究方向,你可以重点关注那些以“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命名的专业或研究方向。

  • 如何确认:一定要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经济学院官网,查看最新的“专业目录”“考试大纲”,上面会明确写出初试科目,如果科目是“经济学原理”或“政治经济学”,而没有“数学三”,那恭喜你,这个方向基本就是免于高数折磨的。

给你的核心建议

无论你选择哪个方向,以下几点建议都非常重要:

  1. 重新定义“数学”:不要把数学等同于微积分、线性代数,经济学中的“数学”更核心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即使你研究思想史,也需要清晰地梳理不同理论的逻辑链条,理解其前提和结论,这种能力,是任何经济学分支都不可或缺的。

  2. 不要完全放弃数学:即使你选择了上述对数学要求低的方向,基础的统计学知识仍然是必要的,因为经济学研究离不开数据,你需要读懂统计报告,理解相关性、因果性等基本概念,一个完全不懂数据统计的经济学者,在现代学术界是难以立足的。

  3. “硬技能”与“软技能”的权衡

    • 高数学、高模型、高计量的路径(如宏观、金融、计量),通常能进入投行、咨询、顶尖金融机构等高薪行业,但竞争激烈,学习过程痛苦。
    • 低数学、高思辨、高写作的路径(如思想史、制度经济学),可能更适合去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政策部门、国际组织等,更看重你的分析深度和表达能力。
  4. 如何选择

    • 问问自己:你是对“经济如何运行”的机制和模型感兴趣,还是对“经济思想如何演变”、“制度如何塑造经济”的历史和哲学感兴趣?
    • 调研目标院校: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去心仪学校官网看专业目录和导师研究方向,看看哪个方向真正符合你的兴趣和数学能力。
  • 理论上:没有完全不用数学的经济学,但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学等领域对数学要求最低。
  • 实践上(考研):关注经济类联考的专业硕士,或学硕中明确不考数学三的“思想史”、“制度经济学”等方向。
  • 长远看:无论选择哪条路,逻辑思维和基础统计都是必备技能,你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