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炎症

核心概念
- 定义:机体对致炎因子(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复杂的全身性反应。
- 本质: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具有保护性的防御反应。
- 目的:
- 清除损伤因子和坏死组织。
- 局限炎症区域,防止蔓延。
- 修复损伤组织,恢复功能。
- 基本病理变化:
- 变质:局部组织细胞的损伤、变性和坏死。
- 渗出:血管反应,血浆和白细胞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质。
- 增生:炎症区域实质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的增生,以修复损伤。
病因
- 生物性因素
- 细菌(最常见)
- 病毒
- 真菌
- 寄生虫
- 物理性因素
- 高温(烧伤、烫伤)
- 低温(冻伤)
- 机械性损伤(切割、撞击)
- 放射线
- 化学性因素
- 外源性:强酸、强碱、毒气
- 内源性: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代谢产物(如尿酸)
- 免疫性因素
- 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对自身或外来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如类风湿关节炎)。
基本病理过程
- 血管反应(炎症的中心环节)
- 早期:血流变化
- 短暂痉挛:损伤初期。
- 血流加快:动脉性充血,表现为“红”和“热”。
- 中期:血管通透性增加
- 血浆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组织间隙,导致“肿”。
- 白细胞渗出:炎症的关键特征,是防御的核心。
- 早期:血流变化
- 白细胞反应
- 边集:白细胞沿血管壁滚动、附壁。
- 游出:白细胞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游出血管外。
- 趋化作用:白细胞被化学物质(趋化因子)吸引,向炎症病灶定向移动。
- 吞噬作用: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组织。
- 免疫作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
- 释放炎症介质:白细胞释放多种酶和化学物质,加剧炎症反应。
- 组织损伤
- 由致炎因子直接引起。
- 由白细胞释放的酶(如溶酶体酶)和炎症介质间接引起。
炎症的临床表现
- 局部表现(卡他性炎症的典型特征)
- 红:动脉性充血,血流加快。
-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加快,代谢增强。
- 肿:炎性渗出物导致组织水肿。
- 痛: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或炎性水肿压迫神经。
- 功能障碍:上述改变的综合结果,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 全身反应
- 发热: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 白细胞总数改变:
- 细菌感染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 病毒感染常导致淋巴细胞增多。
- 急性期反应蛋白:如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在肝脏合成增多。
炎症的类型
- 按病程分类
- 急性炎症
- 特点:起病急、病程短(数天至数周)、以血管反应和白细胞渗出为主。
- 主要细胞:中性粒细胞。
- 结局:痊愈、迁延为慢性炎症、蔓延扩散。
- 慢性炎症
- 特点:起病隐匿、病程长(数月至数年)、以增生为主,伴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 主要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
- 结局:迁延不愈、导致组织破坏和纤维化。
- 急性炎症
- 按病变特征分类
- 变质性炎症:以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如病毒性肝炎)。
- 渗出性炎症:以血管反应和渗出为主。
- 浆液性炎症:渗出物以血清为主(如感冒初期)。
- 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含大量纤维素(如大叶性肺炎)。
- 化脓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如脓肿)。
- 出血性炎症:渗出物含大量红细胞(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
- 增生性炎症: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形成肉芽肿(如结核病)。
炎症的结局
- 痊愈
- 完全痊愈:组织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
- 不完全痊愈:由肉芽组织修复,留下瘢痕。
- 迁延为慢性炎症
致炎因子持续存在,炎症反应反复发作。
- 蔓延扩散
- 局部蔓延:炎症灶向周围组织扩散。
- 淋巴道扩散: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 血道扩散:
- 菌血症:细菌入血但无繁殖症状。
- 毒血症:细菌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 败血症: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性严重中毒症状。
- 脓毒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并在全身多个器官形成转移性脓肿。
炎症介质
- 定义: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或体液产生和释放,并能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 来源:
- 细胞来源:肥大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 体液来源:血浆中的蛋白前体(如激肽系统、补体系统)。
- 主要种类与作用:
- 组胺:增加血管通透性。
- 前列腺素:引起疼痛、发热、血管扩张。
- 白细胞三烯:强烈趋化白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
- 一氧化氮:引起血管扩张。
- 细胞因子:如TNF-α, IL-1, IL-6(调节免疫、引起发热、急性期反应)。
- 补体系统:吸引白细胞、增强吞噬功能、导致细胞溶解。
- 激肽系统: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疼痛。
炎症的临床意义与调控
- 临床意义
- 积极意义: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没有炎症就无法清除损伤、控制感染、修复组织。
- 消极意义:炎症反应过度或失控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如脓毒症休克、自身免疫病)。
- 调控
- 抗炎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糖皮质激素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 病因治疗:根本方法是消除致炎因子(如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