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政治考研重点章节哪个更重要?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重要的问题,在政治考研中,没有一个部分是绝对可以“放弃”的,但它们的重要性和复习策略确实有显著差异。

政治考研重点章节哪个更重要?-图1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政治考研就像一场“四项全能”比赛。

  •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力量和耐力”项目,它最抽象、最难理解,但一旦理解了,得分最稳定,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 毛中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主项”或“核心项目”,它的分值最高,与时事结合最紧密,是决定你总分高低的重中之重。
  • 史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记忆和细节”项目,它知识点零碎,但记忆性强,是相对容易拿分、性价比高的部分。
  • 思修法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是“基础分”和“附加分”项目,它们考察的内容相对简单,是保底分数的关键。

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每个部分的重要性和特点,并给出复习建议。


各部分重要性分析(按重要性和分值排序)

第一名:毛中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重要性:★★★★★ (最高)
  • 分值占比:约 30%
  • 特点:
    1. 分值最高:在100分的试卷中,毛中特的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分析题)加起来占30分左右,是绝对的“大头”。
    2. 与时事结合最紧密:毛中特,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是每年考研政治命题的核心,它与当年的重大会议、领导人讲话、国家政策等时事热点高度相关,可以说,掌握了毛中特,就掌握了分析题的“命脉”。
    3. 理论性强,理解要求高:它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要理解理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题往往要求你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 复习建议:
    • 必须作为第一复习重点,投入最多的时间和精力。
    • 理解重于记忆:要理清各个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 关注时政:复习时要主动思考理论与当前国家大政方针的联系。

第二名:马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重要性:★★★★☆ (非常高)
  • 分值占比:约 24%
  • 特点:
    1. 最难理解:马原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非常抽象,是很多考生的“拦路虎”。
    2. 逻辑性最强:一旦理解了其基本原理和框架,题目会变得有规律可循,分析题的答题思路也相对固定。
    3. 得分最稳定:马原的选择题和分析题,只要你真正懂了,得分率会很高,它是区分高分和低分的关键部分,很多考生觉得它难,但如果前期下功夫攻克,后期优势会非常明显。
  • 复习建议:
    • 早开始,下苦功:建议在复习初期就投入大量时间攻克马原,特别是哲学部分。
    • 听课+做题:单纯看书很难理解,建议跟着一位口碑好的老师听课,然后通过做题来巩固和检验。
    • 构建框架: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把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框架搭建起来,往里面填充具体知识点。

第三名:史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重要性:★★★☆☆ (重要)
  • 分值占比:约 14%
  • 特点:
    1. 记忆性强:知识点非常零散,涉及大量时间、会议、人物、事件、文献等。
    2. 与毛中特结合紧密:史纲的很多事件是毛中特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依据,两者常常结合起来出题。
    3. 性价比高:虽然需要记忆,但只要梳理好时间线和重大事件的逻辑,选择题得分相对容易,分析题也多是考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启示,有章可循。
  • 复习建议:
    • 构建时间轴:以时间为线索,把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串起来,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
    • 注重对比和总结: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救国方案、国共两党的关系等。
    • 与毛中特联动复习:学习毛中特时,回顾相关的历史背景,效果会更好。

第四名:思修法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形势与政策

  • 重要性:★★☆☆☆ (基础)
  • 分值占比:思修法基约 16%,形势与政策约 6%
  • 特点:
    1. 思修法基相对简单,主要考察道德和法律的基本常识,选择题考点比较直接,分析题通常围绕“核心价值观”、“人生观”、“法治观”等展开,题目比较“模板化”,容易准备。
    2. 形势与政策:只考选择题,内容是考前一年(通常是上年11月到当年10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这部分分数是“送分题”,只要考前花时间集中背诵,就能拿到大部分分数。
  • 复习建议:
    • 思修法基:放在复习中期或后期,以做选择题为主,熟悉基本概念,分析题可以总结一些通用模板。
    • 形势与政策完全放在最后冲刺阶段(11月-12月),跟着辅导老师的总结,集中背诵当年的时政热点和会议文件即可,投入产出比极高。

总结与复习策略

科目 重要性 核心特点 复习策略
毛中特 分值最高,与时事结合,决定总分 重中之重,贯穿始终,理解为主,关注热点
马原 最抽象最难,逻辑性强,拉分关键 早开始,下苦功,听课+做题,构建框架
史纲 记忆性强,知识点零碎,性价比高 构建时间轴,注重对比,与毛中特联动
思修法基 内容简单,考点直接,模板化 中后期复习,以选择题为主,准备分析题模板
形势与政策 只考选择,考前一年时事 最后冲刺,集中背诵,必拿基础分

总体复习策略建议:

  1. 基础阶段(3月-6月):主攻 马原毛中特 的第一轮学习,重在理解,不做题或只做少量基础题。
  2. 强化阶段(7月-10月):完成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重点攻克 史纲 的记忆和梳理,同时开始大量刷 选择题(肖秀荣1000题等),这是提分的关键时期。
  3. 冲刺阶段(11月-12月)
    • 主攻分析题:背诵核心分析题材料(如肖四、肖八等)。
    • 回顾选择题:反复做错题,巩固知识点。
    • 背诵时政:集中精力背诵 形势与政策

最终结论:

毛中特是“定海神针”,决定了你的分数上限;马原是“分水岭”,决定了你能否脱颖而出;史纲是“稳定器”,保证了你的基本盘;而思修和时政则是“地基”,确保你不掉链子。

在复习时,既要抓住毛中特和马原这两个核心,又不能完全放弃史纲,最后务必拿下思修和时政的基础分。 才能在政治考研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