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两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核心差异与影响是什么?

两次工业革命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核心差异与影响是什么?-图1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中期)

  • 核心特征:

    •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核心动力)
    • “蒸汽时代”的到来
    •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 的确立
  • 背景 (为什么会发生?)

    • 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局稳定。
    • 资本: 殖民贸易和奴隶积累了大量资本。
    •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 市场: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 资源: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 主要成就 (发生了什么?)

    • 纺织业 (开端):
      • 哈格里夫斯 -> 珍妮纺纱机 (1765年) -> 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 阿克莱特 -> 水力纺纱机
      • 克隆普顿 -> 骡机
      • 卡特莱特 -> 水力织布机
    • 动力革命 (核心):
      • 瓦特 改良 蒸汽机 (1785年) -> 极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交通运输革命:
      • 史蒂芬孙 -> 蒸汽机车 (火车) (1814年) -> “铁路时代”到来。
      • 富尔顿 -> 汽船 (美国)。
    • 能源变革:
      • 煤炭 成为主要能源。
  • 影响 (带来了什么变化?)

    • 经济上:
      • 生产力: 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 工业化时代
      • 产业结构: 工业 逐渐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出现 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
    • 政治上:
      • 阶级关系: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巨变,两大阶级对立。
      • 国际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 社会运动: 工人运动 兴起,如宪章运动。
    • 社会上:
      • 城市化: 城市 迅速发展,但也带来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疾病流行等问题。
      •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 思想上:
      • 自由主义 思想成为主流。
    • 环境上:
      • 开始: 环境污染 问题开始出现,主要是煤炭燃烧导致的烟雾和废气。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初)

  • 核心特征:

    • 电力的广泛应用 (核心动力)
    •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 “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 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主义) 的形成
  • 背景 (为什么会发生?)

    • 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电磁学等)。
    • 市场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资本积累: 大量资本积累。
    • 技术准备: 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 主要成就 (发生了什么?)

    • 电力革命 (核心):
      • 理论奠基: 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 现象。
      • 电力应用:
        • 发电机 (西门子)、电动机 (格拉姆) 的发明和改进。
        • 电灯 (爱迪生)、电话 (贝尔)、电车电影 等电器发明。
    •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
      • 内燃机 的发明和应用。
      • 交通工具:
        • 卡尔·本茨 -> 汽车 (1886年) -> “汽车时代”。
        • 莱特兄弟 -> 飞机 (1903年) -> “航空时代”。
    • 化学工业的建立:
      • 炸药 (诺贝尔)、塑料人造纤维 等被发明出来。
    • 钢铁工业的进步:
      • 贝塞麦转炉炼钢法 -> 钢产量大增 -> “钢铁时代”。
    • 通讯革命:
      • 有线电报无线电报 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 影响 (带来了什么变化?)

    • 经济上:
      • 生产力: 生产力再次飞跃,人类社会进入 电气时代
      • 产业结构: 重工业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 成为主导。
      • 生产组织: 垄断组织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
    • 政治上:
      • 国际格局: 美、德、日 等后起国家迅速崛起,英法相对衰落。
      • 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 矛盾加剧,最终引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社会上:
      • 阶级结构: 垄断资产阶级形成,社会财富更加集中。
      • 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 进一步加速,规模更大。
    • 思想上:
      • 思想多元化: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理论 等思潮并存发展。
    • 环境上:
      • 加剧: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问题空前严重,从煤烟污染扩展到石油、化工污染。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比较维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初
主要标志 蒸汽机 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 的广泛应用和 内燃机 的创制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主导国家 英国 (一枝独秀) 美、德 两国领先,英法日等国共同发展
开始部门 轻工业 (纺织业) 重工业 (电力、钢铁、化工)
动力来源 蒸汽机 (煤炭) 电力内燃机 (电力、石油)
重要发明者 多为 技术工人、工匠 (如瓦特、史蒂芬孙) 多为 科学家、工程师 (如爱迪生、西门子)
生产组织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托拉斯等)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环境影响 局部、开始 (主要是煤烟污染) 全球、加剧 (石油、化工等复合型污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