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思维方法如何改变认知与行动?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重要的话题,改变思维方法,意味着从根本上重塑我们看待世界、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和与自我相处的方式,这不仅仅是学习几个技巧,而是一场内在的革命。

思维方法如何改变认知与行动?-图1

下面我将从“为什么需要改变”、“改变的核心是什么”、“如何系统地改变”以及“一些具体的思维模型”四个方面,为你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


为什么需要改变思维方法?

我们的思维方法,就像一套默认的“操作系统”,它决定了我们如何处理信息、应对挑战和体验生活,当这套“操作系统”老旧或存在漏洞时,我们就会遇到各种问题:

  1. 陷入思维定势:反复用同一种方式解决不同问题,效率低下,且容易错失更好的方案。
  2. 认知偏差:确认偏误”(只看自己想看的)、“幸存者偏误”(只关注成功案例而忽略大量失败),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3. 负面情绪循环:用灾难化、非黑即白等消极思维方式解读事件,导致焦虑、抑郁和压力。
  4. 无法适应变化:世界瞬息万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会让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感到无所适从。
  5. 人际关系紧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的思维方式,容易引发冲突。

改变思维方法,就是为我们的“大脑”进行一次系统升级,让我们能更灵活、更睿智、更从容地应对生活的一切。


改变的核心:从“固定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是改变思维方法最核心、最基础的一环。

  • 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才能是天生的、固定的,他们害怕挑战,因为失败会证明自己“不行”;他们逃避困难,以维护“聪明”的形象;他们嫉妒他人的成功,并将其视为对自己的威胁。
  • 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坚持来发展,他们拥抱挑战,把失败看作是学习的机会;他们从批评中汲取养分,并从他人的成功中受到启发。

这是改变的基石。 在开始任何具体的思维训练之前,先问自己:“我此刻是哪种思维模式?” 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用固定型思维思考时,你已经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如何系统地改变思维方法?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刻意练习,以下是一个可操作的步骤:

第一步:觉察与识别

你无法改变你没有意识到的东西,首先要做的,就是像一个侦探一样,观察自己的思维。

  • 写思维日记:当你感到情绪低落、愤怒或困惑时,把它写下来,追问自己:
    • “我刚刚在想什么?”(记录下脑海中的自动想法)
    • “这个想法是基于事实,还是我的猜测/感受?”
    • “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来解释这件事?”
  • 识别“认知扭曲”:了解常见的思维陷阱,
    • 非黑即白:“我这次没考好,我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 灾难化:“这次演讲搞砸了,我的职业生涯就完了。”
    • 读心术:“他没回我微信,一定是在生我的气。”
    • 情绪化推理:“我感到焦虑,所以一定有可怕的事情要发生。”

第二步:暂停与挑战

当识别出负面或不合理的思维后,不要立即被它带走,给自己一个“暂停”的机会。

  • “法庭盘问法”:像律师一样,质问你的那个“自动化”想法。
    • 证据是什么? 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反对它的证据又是什么?
    • 有没有其他解释? 除了我最想到的那个,还有没有更客观、更积极的可能?
    • 最坏、最好、最可能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把事情想得全面一些,避免钻牛角尖。

第三步:重构与替代

在挑战了旧思维之后,用更理性、更具建设性的新思维来替代它。

  • 重构语言:改变你的措辞,会直接影响你的心态。
    • 旧思维:“我做不到。”
    • 新思维:“我暂时还做不到,但我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
    • 旧思维:“我犯了一个错误。”
    • 新思维:“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
  • 寻找积极视角:即使是糟糕的事情,也尝试从中找到一丝积极的意义或成长的机会,这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韧性。

第四步:刻意练习与巩固

新的思维模式就像肌肉,需要反复锻炼才能强壮。

  • 应用思维模型:学习并使用一些强大的思维工具(详见下一部分),在生活和工作中刻意练习。
  • 寻求反馈:请信任的朋友或同事指出你的思维盲点,他们的视角非常有价值。
  • 保持耐心和自我同情:改变的过程会有反复,今天做到了,明天可能又回到老样子,这非常正常,不要因此苛责自己,而是像对待一个好朋友一样鼓励自己:“没关系,我们继续努力。”

一些强大的思维模型/工具

这里提供几个经过实践检验的思维模型,可以作为你练习的“工具箱”:

  1. 第一性原理思考

    • 是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回归事物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公理和事实,然后从这些基本事实出发,向上推导,它要求我们摆脱类比和经验的束缚。
    • 如何用:当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不断问“为什么”,直到你无法再问为止,基于这些最核心的答案,重新构建你的解决方案。
    • 例子:马斯克想造火箭,传统思维是“火箭很贵,我们买不起”,第一性原理思考是:“火箭由什么材料构成?(铝合金、钛、铜、碳纤维)这些材料在市场上的成本是多少?哦,原来只占火箭总价的2%。” 他得出结论:问题不是火箭太贵,而是我们重复制造火箭的成本太高,由此诞生了可回收火箭的理念。
  2. 逆向思维

    • 是什么:不直接思考如何成功,而是反过来思考:如何确保自己彻底失败?只要避开这些“失败陷阱”,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 如何用:在做决策或制定计划时,先列出所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行为清单,然后承诺绝不去做这些事。
    • 例子:查理·芒格说:“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哪里,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在投资中,他会先思考“如何才能一败涂地?”,然后确保自己不犯那些致命错误。
  3. 系统思维

    • 是什么:将世界看作一个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堆孤立事件的集合,关注元素之间的连接、反馈回路和整体模式。
    • 如何用:分析问题时,不要只看单个事件,要问:“这件事的上下游是什么?”“它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这个系统中的关键杠杆点在哪里?”
    • 例子:城市交通拥堵,系统思维者不会只考虑“增加更多汽车”,而是会考虑:公共交通、城市规划、错峰上下班、鼓励远程办公等多个相互影响的因素。
  4. 第二序思维

    • 是什么:思考决策带来的直接后果(第一序),以及这些后果所引发的后续后果(第二序、第三序……)。
    • 如何用:在做决定前,多问自己一句:“然后呢?”
    • 例子
      • 第一序思维:吃一块蛋糕,感觉很美味。
      • 第二序思维:然后呢?可能会摄入过多糖分和热量。
      • 第三序思维:然后呢?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长期来看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 基于第二序和第三序思维,可能会选择少吃或不吃。

改变思维方法是一场终身的修行,它始于觉察,核心是成长型思维,过程需要刻意练习,并借助强大的思维工具

这趟旅程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一个“永远正确”或“永远积极”的人,而是为了获得一种选择的自由——在每一个十字路口,你都能拥有更多的视角,做出更明智、更从容的选择,最终活出更通透、更强大的人生,祝你在这条路上,收获满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