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导图将结合东奥会计在线《审计》课程的核心精髓,从整体框架、核心逻辑、重点章节三个维度展开,帮助您建立起对审计这门学科的宏观认知和微观把握。

东奥审计思维导图:从宏观到微观
第一部分:审计的整体框架(“一棵大树”)
可以把审计想象成一棵大树,有根、干、枝、叶。
- 树根(基础理论): 审计的目标、假设、要素、证据、风险模型,这是所有审计工作的基石,决定了审计的“道”。
- 树干(核心流程): 风险评估 -> 风险应对 -> 完成审计工作,这是审计的主线,贯穿始终,是审计的“术”。
- 树枝(具体循环): 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生产与存货等,这是审计的具体应用场景,是审计的“战场”。
- 树叶(特殊事项): 首次接受委托、期初余额、关联方、持续经营等,这是审计中的特殊情况和挑战,是审计的“例外”。
- 阳光雨露(职业道德): 独立性、客观公正,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生命线,是审计的“灵魂”。
第二部分:审计的核心逻辑(“一条主线”)
审计的核心逻辑可以概括为:以“风险”为导向,以“证据”为核心,以“程序”为手段,最终形成“合理保证”的审计意见。
-
起点:风险评估(“找风险”)
- 目标: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 方法: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内部控制等)。
-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关键: 风险导向是现代审计的灵魂,哪里风险高,审计资源就投向哪里。
-
核心:风险应对(“防风险”)
- 目标: 针对评估出的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 两大类程序:
-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总体应对措施):
- 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 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
- 提供更多的督导。
- 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审计程序):
- 控制测试: 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信赖内控)。
- 实质性程序: 直接发现认定层次的错报(无论是否信赖内控,都必须执行)。
- 细节测试: 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项目(如函证、监盘)。
- 实质性分析程序: 用数据分析来发现异常波动。
-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总体应对措施):
-
终点:完成审计与出具报告(“出意见”)
- 工作: 获取书面声明、完成审计工作底稿、与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
- 成果: 出具一份标准或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规定编制发表意见。
第三部分:重点章节知识结构(“知识地图”)
以下是东奥审计课程中各章节的核心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
- 第1章:审计概述
- 审计的定义与要素
- 审计的类别(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审计)
- 审计的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 审计的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 第2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 法律责任的成因(违约、过失、欺诈)
- 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重点关注)
- 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
- 第3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 审计证据的性质(充分性、适当性)
- 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围
-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 第4章:审计抽样方法
-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总体、抽样单元、误差、风险等)
- 样本设计阶段
- 选取样本阶段
- 评价样本结果阶段
- 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 第5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 信息技术与审计的关系
-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测试
- 信息系统审计
- 第6章:审计工作底稿
(与第3章内容有重合,侧重于整体流程和管理)
第二编:审计测试流程
- 第7章:风险评估
- 风险评估程序(询问、分析程序、观察、检查)
-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认定层次)
-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 第8章:风险应对
-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 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第三编: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
- 第9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 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 信用批准、销售订单、发货、开票、记账、收款
- 控制测试: 测试关键控制点的有效性
- 实质性程序:
- 营业收入: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
- 应收账款: 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完整性
- 关键程序: 主营业务收入截止测试、应收账款函证
- 第10章: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 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 请购、订购、验收、仓储、付款
- 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
- 采购与费用: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
- 固定资产: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 应付账款: 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 关键程序: 固定资产监盘、应付账款函证(选择性)
- 第11章: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 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 计划和安排生产、发出原材料、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储存产成品、发出产成品
- 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
- 存货: 存在、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
- 营业成本: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
- 关键程序: 存货监盘(核心!)、存货计价测试、生产成本截止测试
- 第12章:货币资金的审计
- 特点: 流动性强、风险高、审计程序相对简单
- 内部控制: 岗位分离、授权审批、定期核对、票据管理
- 实质性程序:
- 库存现金监盘
- 银行存款函证(核心!)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检查
第四编:其他特殊事项的考虑
- 第13章: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 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 vs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 针对舞弊的审计程序(保持职业怀疑、风险评估、应对措施)
- 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 第14章:沟通与报告
- 与治理层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内部控制缺陷等)
- 出具审计报告前的沟通
- 审计报告: 标准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 第15章:特殊领域审计
-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 期后事项的审计
- 或有事项的审计
-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
- 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
- 第16章: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 集团审计的组成部分
- 集团项目组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 第17章:其他特殊事项的审计
- 会计估计的审计
- 公允价值审计
- 关键审计事项
- 第18章:审计抽样
(与第4章内容重合,但在各循环中具体应用)
学习建议
- 先宏观后微观: 先理解第一、二部分的整体框架和核心逻辑,再深入第三部分的具体章节。
- 抓大放小: 重点掌握销售、采购、生产、货币资金这四大循环,它们是考试的重中之重,每个循环都要理清“内控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两条线。
- 理解记忆: 审计不是死记硬背,要理解每个审计程序背后的逻辑,为什么函证是应收账款审计的核心程序?因为它直接提供了外部证据来证实“存在”这一认定。
- 勤做真题: 通过做题来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尤其是案例分析题,它能很好地锻炼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能力。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您高效备考东奥审计,祝您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