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1981年大学录取了多少人?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总录取人数”非常困难,因为1981年的大学录取是一个分省、分批次、多类型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数据来理解当时的情况,并给出一个综合性的估算。

1981年大学录取了多少人?-图1

1981年全国大学本科和专科的录取人数大约在28万人左右

下面是详细的分析和背景,这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

核心数据:高考录取率

要理解录取人数,最关键的背景是高考录取率,1981年的高考竞争异常激烈。

  • 报考人数:根据官方统计,198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为 259万人
  • 录取人数:最终被录取(包括本科和专科)的人数约为 28万人
  • 录取率:用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得出当年的高考录取率大约是 8%

这个录取率是什么概念?

  • 极低:在今天,高考录取率早已超过90%,甚至在很多省份达到95%以上,10.8%意味着,每10个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只有不到1个人能够被大学录取。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数字完美诠释了当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考上大学是极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梦想,是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龙门”。

为什么录取人数如此之少?

1981年的录取人数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政策决定的:

  1. “文革”后的恢复与调整

    • 恢复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积压了整整十年的考生涌入考场,形成了巨大的“高考潮”,1978年录取了约40万人,是当时的高峰。
    • 政策调整:到1981年,国家已经完成了对“文革”后教育秩序的初步恢复,为了与当时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相适应,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控制招生规模,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1981年的录取人数相比1978年有所下降。
  2.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限制

    • 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当时中国的大学数量非常少,校园、校舍、师资、设备等资源都极度紧张,无法容纳大规模的学生。
    • 人才需求导向:当时国家急需的是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大力发展了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技工学校,很多成绩优秀但未能考上大学的学生,会选择进入中专,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这也是当时非常主流的一条成才路径。
  3. 招生计划的严格管控

    国家实行“统招统分”制度,招生名额由教育部和各部委、各省严格按照计划下达,没有扩招一说,每个省的录取名额都是固定的,竞争在省内就已经非常激烈。

1981年录取的28万人包括哪些?

这28万被录取的学生,主要分为两大类:

  • 本科生:这是大家通常理解的“大学生”,学制通常为4-5年,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这部分是录取的主体,但具体数字没有公开的精确统计,可以推测在20万人左右。
  • 专科生(大专生):学制通常为2-3年,毕业后获得专科学历,在当时,专科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综合来看,对于“1981年大学录取多少”这个问题,最准确的回答是:

1981年全国大学(本科和专科)共录取了约28万名考生,高考录取率仅为10.8%左右。

这个数字背后,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稀缺、社会精英选拔机制严格的历史现实,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能够成为这28万人中的一员,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荣耀和机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