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科心理学思维导图是学习心理学的实用工具,以清晰结构梳理知识,助理解记忆
王利科心理学思维导图
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也探究动物的心理行为表现,旨在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 |
---|---|
普通心理学 | 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涵盖认知、情绪、意志等基本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
发展心理学 | 聚焦于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及老年期等各阶段的心理特点与发展任务。 |
社会心理学 | 探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与行为,如人际关系、群体心理、社会影响、态度形成与改变等,研究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作用并影响社会。 |
教育心理学 | 着重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涉及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品德培养以及教学设计与评价等内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临床心理学 | 关注心理异常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致力于帮助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个体恢复心理健康,运用心理评估工具和各种心理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
心理现象的分类
(一)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视觉感知颜色、形状,听觉感知声音等,它是认知的开端,为后续心理活动提供原始信息。
- 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形成对物体完整形象的认知,比如看到一个苹果并识别它。
-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使个体能够存储和提取信息,对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例如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的逻辑思维。
- 想象: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如作家创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属于有意想象。
- 情感过程
-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有情境性、短暂性和外显性等特点,如喜悦、愤怒、悲伤等,能迅速反映个体当下的心理状态。
-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高级的态度体验,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内隐性,如爱国主义情感、亲情、爱情等,对个体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导向作用。
- 意志过程: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坚持长期锻炼以达成健身目标。
(二)个性心理
- 个性倾向性
-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如饥饿、口渴等生理性需要,以及对尊重、归属等社会性需要,它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动力。
-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比如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 兴趣:是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的积极倾向,它能使人对该事物或活动给予优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如对绘画的兴趣促使人们投身绘画创作。
- 信念:是个体对自己所确信的观点、思想和理论的坚信不疑,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像革命烈士坚守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 个性心理特征
- 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和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能力影响着个体的活动效率和效果。
-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如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等不同气质类型,它使个体的行为带上独特的色彩。
-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较大,如诚实、善良、勇敢等性格特征,决定了个体在为人处世中的独特风格。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行为,以此分析幼儿的社交心理发展,优点是能获取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资料,但缺点是难以精确确定因果关系,且观察到的可能只是外显行为,难以深入探究内在心理过程。
(二)实验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对被试者进行刺激,观察其反应,从而揭示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方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如在隔音室中研究听觉感知)和现场实验(如在教室里进行教学方法对比实验),其优点是能明确因果关系,可重复验证,但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性,与现实情境有一定差距。
(三)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向被调查者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状况和相关因素的一种方法,比如进行关于青少年网络使用习惯的问卷调查,它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数据,适用于大样本研究,但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如实作答和问卷设计的合理性。
(四)个案法
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揭示其心理现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方法,例如对某个具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详细了解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对其心理的影响,个案法能深入了解个体的特殊情况,但上文归纳的推广性相对较差。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解答: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观察法能获取自然状态下的资料但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实验法虽能明确因果但可能有人为性;调查法可大规模收集数据但准确性受被调查者影响;个案法能深入了解个体但推广性差,多种方法结合可以相互补充,从不同角度全面、准确地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
问题2: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气质和性格有何区别与联系?
解答:区别在于,气质更多受先天因素影响,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速度、强度等方面的特点,相对稳定且变化较慢;而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联系方面,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比如胆汁质的人可能更容易养成果断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