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思源学院,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自成立以来便秉承“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位于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更在教育理念、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实力。
一、学校概况

成立背景:陕西思源学院的前身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培训中心,成立于1994年,1998年7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培训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共同出资创建了“西安思源科技培训学院”,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安思源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西安思源学院(教发函〔2008〕111号)。
校园环境:学校东依白鹿原,西临浐河灞水,南眺巍巍秦岭,北瞰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校园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办学条件:据2024年6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14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30个本科专业,以及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4个职业教育专科专业,学校建有多个实训实习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学校拥有一支以知名教授为核心,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占75%以上,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占30%以上,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派资助180余名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科研成果:学校确立“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发展战略,坚持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学校拥有多个校级科研团队和研究中心(院、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学校每年申报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0余项,承担企事业委托的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横向项目数十项。
三、专业设置与特色
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学校开设了涵盖工、文、经、管、教、法、艺、医等多个专业学科的本科和高职(专科)专业,包括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增材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环境设计、建筑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书法学等本科专业;以及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室内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环境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BIM方向)、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金融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自媒体营销方向)、应用英语、广告艺术设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主持、文物修复与保护、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交通运营管理、网络直播与运营、空中乘务、旅游管理、书画艺术、舞蹈表演艺、冰雪运动与管理、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早期教育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学校建立了国家财政资助实训基地,拥有省级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与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及智能制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BIM技术应用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学校还建有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四、就业前景与发展
就业保障:陕西思源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学校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全方位服务,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投入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陕西思源学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与交流以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此外学校还将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教育资源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陕西思源学院作为一所集工、文、经、管、教、法、艺、医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良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完善就业保障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就业机会,未来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相信陕西思源学院将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