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植物生理学思维导图怎么画才高效?关键知识点怎么记?

植物生理学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植物生理学 - 探索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

植物生理学思维导图怎么画才高效?关键知识点怎么记?-图1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基础)

  • 细胞壁
    • 成分与结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
    • 功能:支持、保护、物质运输、细胞识别
  • 细胞膜
    •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 功能:选择透性、物质运输(被动、主动)、细胞识别、信号转导
  • 细胞器
    •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 类囊体:光反应
      • 基质:暗反应(卡尔文循环)
    •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

      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 液泡:调节渗透压、储存物质(色素、糖、盐、废物)、维持形态
    •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 内质网 & 高尔基体:物质合成、加工与运输

植物的水分生理

  • 水分在植物中的作用
    • 细胞的组成成分
    • 代谢反应的介质
    • 维持细胞膨压,保持形态
    • 蒸腾作用的原料,运输的动力
  •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 吸收部位:根尖的根毛区
    • 吸收动力:根压(主动吸收)与蒸腾拉(被动吸收)
    • 吸收途径: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
  • 水分的运输
    • 运输途径:根 → 茎 → 叶(木质部)
    • 运输动力:蒸腾拉-内聚力-张力学说
  • 植物的蒸腾作用
    • 定义: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 部位:叶片(主要)、茎、花
    • 意义
      • 提供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
      • 降低叶片温度,避免灼伤
      • 促进矿质盐的运输
    • 气孔运动:保卫细胞调节(光照、CO₂浓度、水分)
  • 植物与水分的关系
    • 水势:衡量水分移动趋势的物理量(ψ = ψs + ψp + ψg)
    • 水分临界期:植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 抗旱性、耐涝性: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

植物的矿质营养

  •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 大量元素:N, P, K, Ca, Mg, S
    • 微量元素:Fe, B, Mn, Zn, Cu, Mo, Cl, Ni
  • 矿质元素的吸收
    • 形式:离子态(如 NO₃⁻, K⁺, H₂PO₄⁻)
    • 部位:根尖的根毛区
    • 过程:主动吸收为主(需载体蛋白和ATP)
  •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布
    • 运输途径:木质部(向上运输)、韧皮部(双向运输)
    • 利用与再利用:N, P, K, Mg 可再利用;Ca, Fe, B 等难以再利用(缺素症从老叶开始或从新叶开始)。
  • 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
    • 构成细胞结构:如 Ca 构成细胞壁,P 构成核酸、磷脂。
    • 生命活动的参与者:如 Mg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 是细胞色素的组成成分。
    • 调节生命活动:如 K 调节渗透压和气孔开闭。
  •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 需肥规律:不同生育期对元素需求不同。
    • 施肥与环境:防止土壤酸化、板结和水体富营养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

  • 概念与意义
    • 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 CO₂ 和 H₂O 合成有机物,并释放 O₂ 的过程。
    • 意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能量的最初来源;维持大气 O₂ 和 CO₂ 的平衡。
  • 光合作用的场所与色素
    • 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和基质。
    • 色素
      • 叶绿素 a/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 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保护叶绿素。
  • 光反应
    • 过程
      1. 光能的捕获与转换:光能 → 电能(激发态电子)。
      2. 水的光解:H₂O → O₂ + H⁺ + e⁻。
      3. ATP 和 NADPH 的合成:电能 → 活跃的化学能。
    • 产物:ATP, NADPH, O₂
    • 场所:类囊体膜
  • 暗反应 (卡尔文循环)
    • 过程
      1. 碳固定:CO₂ 被 RuBP 固定,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2. 还原: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将 3-PGA 还原为 G3P。
      3. 再生:部分 G3P 再生 RuBP,以维持循环。
    • 产物:碳水化合物(G3P,可用于合成葡萄糖、淀粉等)。
    • 场所:叶绿体基质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光照强度、CO₂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
  • 光合作用的效率与作物改良
    • C3, C4, CAM 植物及其特点

植物的呼吸作用

  • 概念与意义
    • 定义:植物体内有机物在酶的催化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有机物合成提供原料;中间产物是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 主要类型
    • 有氧呼吸:主要形式,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大量能量。
    • 无氧呼吸(发酵):有机物不彻底氧化,释放少量能量。
  • 有氧呼吸的过程
    • 第一阶段(糖酵解):细胞质基质,葡萄糖 → 丙酮酸 + 少量 ATP。
    • 第二阶段(三羧酸循环):线粒体基质,丙酮酸 → CO₂ + [H] + 少量 ATP。
    •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H] + O₂ → H₂O + 大量 ATP。
  • 呼吸作用的生理指标
    • 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组织吸收的 O₂ 量或释放的 CO₂ 量。
    • 呼吸商:呼吸作用释放的 CO₂ 量与吸收的 O₂ 量的比值。
  •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 温度、O₂浓度、CO₂浓度、水分、机械损伤
  •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 呼吸消耗:与作物产量呈负相关。
    • 应用:种子储藏(降低呼吸速率)、果实催熟(提高呼吸速率)、中耕松土(增加土壤 O₂)。

植物的物质运输

  • 运输系统
    • 木质部:负责水分和无机盐的 单向 向上运输。
    • 韧皮部:负责有机物(主要是光合产物)的 双向 运输。
  • 韧皮部装载与卸载
    • 装载: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产物进入筛管的过程。
    • 卸载:筛管中的光合产物运送到库(如根、果实、生长点)的过程。
  • 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 压力流学说:源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浓度溶质,导致水势降低,吸水膨压升高;库端(根、果实)消耗溶质,水势升高,失水膨压降低,膨压差驱动筛管汁液从源到库流动。

植物的生长物质

  • 植物激素
    • 生长素
      • 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插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 特点:双重作用(低促进,高抑制),极性运输。
    • 赤霉素
      • 作用:促进茎秆伸长、打破种子和块茎的休眠、促进开花和果实发育。
    • 细胞分裂素
      • 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促进芽的分化。
    • 脱落酸
      • 作用:抑制生长、促进休眠、促进气孔关闭、提高抗逆性(胁迫激素)。
    • 乙烯
      • 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促进开花和衰老。
  • 植物生长调节剂
    • 定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 应用:如 2,4-D(除草剂)、乙烯利(催熟剂)、矮壮素(矮化防倒伏)。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

  • 植物的生长
    • 生长大周期:慢-快-慢的“S”型曲线。
    • 相关性: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协调。
  • 植物的发育
    • 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 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
    • 光周期现象:日照长度影响植物开花的过程(长日照、短日照、日中性植物)。
  • 植物的运动
    • 向性运动:受单向外界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
    • 感性运动:无定向刺激引起的运动(感夜性、感震性)。

植物的抗逆生理

  • 抗逆性的概念

    植物对逆境(如干旱、盐碱、高温、低温、病害等)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 主要逆境类型及植物响应
    • 干旱胁迫: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关闭气孔,产生ABA。
    • 盐胁迫: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植物通过区隔化离子、合成有机溶质来适应。
    • 温度胁迫:高温使蛋白质变性,低温造成膜脂相变,植物通过合成抗冻蛋白、可溶性糖来保护。
    • 病害胁迫:植物通过产生病程相关蛋白、酚类物质、过敏性反应等进行防御。

总结与应用

  • 核心主线水分和矿质营养是基础,光合作用是能量和物质的来源,呼吸作用是能量供应和物质转化的中心,植物激素是信息调控网络,最终表现为生长、发育和繁殖,并在逆境下表现出抗逆性
  • 联系:所有生理过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气孔的开闭同时受光合作用(需要CO₂)、蒸腾作用(失水)和ABA(抗逆信号)的共同调节。

这份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你学习和复习植物生理学的框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每个分支下填充更详细的例子、实验和图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