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创造性思维阅读,如何打破常规提升创新能力?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阅读?

我们要区分两种阅读模式:

创造性思维阅读,如何打破常规提升创新能力?-图1

  1. 海绵式阅读:这是最常见的阅读方式,我们像海绵吸水一样,被动地、不加批判地吸收书本里的所有信息,目标是“读完”、“,这种阅读能让我们快速积累知识,但容易让人成为知识的“容器”,而非“创造者”。

  2. 淘金式阅读:这是创造性思维阅读的核心,我们像淘金者一样,带着明确的目标和批判的眼光,在信息的洪流中筛选、质疑、连接和提炼,目标是“理解”、“质疑”、“重构”和“创造”,这种阅读不满足于作者说了什么,更关心“为什么这么说?”、“还有其他可能吗?”、“这能和我知道的其他东西联系起来吗?”。

创造性思维阅读,就是将淘金式思维贯穿阅读始终,将书籍视为一个激发新思想、新观点、新解决方案的“对话伙伴”,而非最终的“答案宝典”。


为什么需要创造性思维阅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知识积累已经无法应对复杂的挑战,创造性思维阅读的价值在于:

  • 从“知道”到“洞见”:知识是点,洞见是线、是面,创造性思维阅读能帮助你将孤立的知识点连接成网络,形成对事物更深层次、更系统性的理解。
  • 打破思维定势: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与你观点相悖的,能强行打破你固有的思维框架,激发“认知失调”,从而产生新的思考路径。
  •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跨领域、模糊不清的,创造性思维阅读训练你将不同领域的原理、模型进行迁移和重组,从而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 实现知识的“再创造”:阅读的最高境界不是复述,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和框架重新组织和表达所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创造,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如何实践创造性思维阅读?(核心方法与步骤)

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并贯穿始终地运用一些核心思维工具。

读前 —— 带着问题去“淘金”

不要拿起书就从第一页开始读,像一个侦探一样,先做侦查。

  1. 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还是为了拓展某个领域的知识?
    • 我期待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是一个新模型、一个新视角,还是一组具体的方法?
    • 基于这个目标,我有哪些预判和疑问? 读一本关于“效率”的书,你可以预判:“作者会强调时间管理还是精力管理?他的方法适用于我的工作模式吗?”
  2. 研究作者与背景

    • 作者的背景、其他作品、学术立场是什么?这会影响他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它是在回应什么时代问题或学术争论?
  3. 快速“侦查”全书结构

    看目录、前言、后记、章节标题、图表标题,这能让你对书的骨架有一个整体把握,建立你的“ mental map”(心智地图)。

读中 —— 主动互动,深度对话

这是创造性思维阅读的核心环节,关键在于主动,而非被动

  1. 不断提问,挑战权威

    • 论据充分吗? 作者给出的数据、案例、引文可靠吗?
    • 逻辑严密吗? 他的推理过程有没有漏洞或跳跃?
    • 作者有什么隐藏的假设? 他的观点建立在哪些不言自明的前提之上?这些前提永远正确吗?
    • 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怎么写? 我会忽略哪些角度?我会强调哪些点?
  2. 建立连接,编织网络

    • 连接已知:这本书的观点和我读过的其他书、我的生活经验、我的专业知识有什么关联?(读《思考,快与慢》时,可以联系到日常的消费决策行为)。
    • 跨界连接:能否将书中的概念应用到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将生物学的“进化论”思想应用到商业竞争策略中)。
    • 连接未来:这个观点可以如何指导我未来的行动?它预示了哪些未来的趋势?
  3. 可视化与批注

    • 在书上写写画画:不要做干净的读者,用荧光笔划出关键句,在空白处写下你的疑问、联想、反驳和总结。
    • 使用思维导图:将章节的核心概念、逻辑关系、你的联想和疑问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这有助于形成全局观和发现新的连接点。
    • 建立“概念卡片”:对于核心概念,用自己的话重新定义,并写下它的应用场景、相关案例和自己的思考。

读后 —— 整合、输出、创造

阅读的完成,不是合上书本的那一刻,而是你将书中的内容内化并输出的过程。

  1. 费曼学习法

    • 尝试教给别人:找一张白纸,尝试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把书中最核心的观点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听,这个过程会立刻暴露你理解上的模糊地带。
    • 简化类比:为书中的复杂概念寻找一个生活中的简单类比。
  2. 写一篇“综述与评论”

    • 不要只是摘要,要包含:核心观点提炼 + 个人评价(优点、缺点)+ 引申思考 + 实践应用建议,这是最高级的消化方式。
  3. 付诸实践,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最终落脚点是实践,选择一个你工作或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尝试运用从书中获得的新工具、新视角去分析和解决它,在实践过程中,你会对书本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

  4. 创建“知识库”或“第二大脑”

    将你的阅读笔记、思维导图、实践案例等系统化地整理起来(如使用Notion, Obsidian等工具),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就会像神经元一样开始自发地连接,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这就是“涌现”出的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阅读的常见误区

  • 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一个有建设性的质疑,往往需要你先完全理解对方的观点。
  • 追求速度,忽视深度:创造性思维阅读是“慢阅读”,它需要你反复咀嚼、琢磨,速度远没有深度重要。
  • 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舒适区是创造力的天敌,要刻意去读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有挑战”的书籍,尤其是那些与你观点相左的。
  • 只输入,不输出: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整理和输出,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更谈不上创造。

创造性思维阅读,本质上是一场与作者、与自我、与世界的深度对话,它要求你从一个被动的“读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探险家”、“思考者”和“创造者”。

通过这种方法,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你思维版图上的一块新大陆,它们之间的连接,最终会构成你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这不仅是一种阅读技巧,更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思维习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