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中国美术简史》作为中国美术史领域的入门经典教材,有多个版本和作者,各有侧重,选择哪个版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学习目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

目前最主流、最权威、最适合初学者的版本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集体编写的《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版)。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析几个主流版本,并进行对比,帮助你做出最佳选择。
主流版本对比分析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编《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版)
- 作者/编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集体编写,这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学院派最高水平,尤其是央美体系。
- 版本: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新修订版(通常封面是黄色或红色),这个版本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大量修订,吸收了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更严谨、准确。
- 优点:
- 权威性强:中国美术教育的“国家队”出品,是各大艺术院校考研的指定或主要参考书目,学术地位无可替代。
- 体系完整编排非常系统,从原始社会到近现代,时间线索清晰,覆盖全面,严格按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四大门类进行阐述,结构严谨。
- 图文并茂:图片质量高,印刷精美,能直观地展示艺术作品。
- 语言规范:语言表述专业、严谨、客观,适合系统学习和建立知识框架。
- 缺点:
- 略显枯燥:因为是集体编写,风格统一但可能缺乏一些个人见解和生动的文笔,对于纯兴趣阅读者来说可能感觉比较“教科书”。
- 侧重“学院派”更侧重于官方、主流的艺术史,对民间艺术、非主流流派和一些新的艺术史视角(如性别、社会史等)涉及相对较少。
- 适合人群:
- 艺术专业学生(尤其是准备考研的同学)。
- 希望系统、全面、权威地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读者。
- 需要建立扎实知识框架的入门者。
王伯敏 著《中国美术通史》(简编版)或《中国美术史》
- 作者:王伯敏先生,他是中国美术史界的泰斗级人物,学识渊博,著作等身。
- 版本:他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美术通史》(八卷本,大部头,不适合初学者)和各种简编版、单卷本《中国美术史》,市面上常见的版本较多,需要甄别。
- 优点:
- 学者风范,视野开阔:王伯敏先生的著作充满了学者的人文关怀和宏大视野,他不仅关注艺术本身,还常常将艺术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探讨。
- 内容详实,考证精深:他对史料掌握非常扎实,论述细致入微,尤其在绘画史、书法史方面功力深厚。
- 文笔更具可读性:相比央美版,王伯敏先生的行文更具个人风格,有时会带有一些抒情和议论,可读性稍强。
- 缺点:
- 版本复杂:不同版本在内容和篇幅上差异较大,选择起来需要花些功夫。
- 结构可能不如央美版清晰:部分版本的编排逻辑可能更偏向于专题式,对于初学者来说,建立清晰的时间线可能稍显费力。
- 适合人群:
- 对中国美术史有浓厚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的进阶读者。
- 喜欢学者个人风格和宏大叙事的读者。
- 艺术专业研究者。
李凇 著《中国美术史》
- 作者:李凇教授(北京大学),他是研究佛教美术和中国古代美术的专家,尤其擅长图像分析。
- 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版本。
- 优点:
- 视角新颖,图文分析出色: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高质量的图片和细致的图像分析,作者非常注重引导读者“看懂”图像,通过视觉元素来解读艺术风格、思想和历史背景。
- 吸收前沿成果:融入了近年来美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视角,内容更具现代感。
- 重点突出: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时期(如汉唐、宋元)和门类(如佛教艺术、文人画)有更深入的探讨。
- 缺点:
- 可能不如央美版“全面”:作为一部通史,其内容的广度和系统性可能略逊于央美版的经典教材。
- 风格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图像分析导向,可能不完全符合所有人的学习习惯。
- 适合人群:
- 希望通过图像分析来学习美术史的读者。
- 对佛教艺术、汉唐艺术等特定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 喜欢现代学术视角的年轻读者和学生。
总结与选购建议
| 特点 | 中央美术学院版《中国美术简史》 | 王伯敏版《中国美术史》 | 李凇版《中国美术史》 |
|---|---|---|---|
| 核心优势 | 权威、系统、全面 | 学者风范、视野开阔、内容详实 | 图像分析出色、视角新颖 |
| 适合人群 | 专业学生、考研党、系统入门者 | 进阶读者、研究者、爱好者 | 视觉学习者、对图像分析感兴趣者 |
| 风格 | 教科书式,严谨规范 | 人文关怀,略带抒情 | 现代学术,注重视觉解读 |
| 学习目的 | 打基础、建框架 | 深化理解、拓宽视野 | 提升看图能力、学习新方法 |
如何选择?给你一个清晰的决策路径:
-
如果你是艺术专业学生,或者是为了考研、考试:
- 首选:中央美术学院版《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版),这是“标准答案”,必须人手一本,吃透它。
-
如果你是纯粹的爱好者,想系统了解中国美术史:
- 首选:中央美术学院版《中国美术简史》,它为你提供了一个最扎实、最不容易出错的知识骨架。
- 进阶阅读:可以搭配王伯敏或李凇的版本,读央美版感觉枯燥时,可以翻翻王伯敏的版本,感受一下学者的温度;或者看看李凇的版本,学习如何“看懂”一幅画。
-
如果你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或换个角度看问题:
- 想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读王伯敏。
- 想学习专业的图像分析方法,读李凇。
-
如果你只是想找一本“有趣”的书翻翻:
- 这几本都偏学术,可能不适合,可以考虑一些面向大众的、图文更精美的图鉴类或断代史书籍,中国绘画史》(陈师曾)、《中国陶瓷史》(冯先铭)等,或者一些博物馆的精美图录。
最后的建议: 最好的方式是“一本为主,多本为辅”,以央美版的《中国美术简史》作为你的主干知识来源,然后根据你的兴趣点,去阅读王伯敏或李凇的著作作为补充和深化,这样既能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又能享受到不同学者带来的思想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