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的思维”这个说法,通常不是一个正式的心理学或哲学概念,但它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非常具体且引人入胜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构和理解它。

“可可”是谁?
我们需要明确“可可”指代的对象,这通常是:
- 一只著名的网红猩猩:最著名的“可可”是低地大猩猩 Koko(1971-2025),她由心理学家弗朗辛·帕特森博士抚养长大,并接受了美国手语的训练,她掌握了上千个手语词汇,并能理解数千个英语口语词汇,讨论“可可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就是指 Koko的思维。
- 一个泛指的、非人类的“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可可”可以代表任何一种高智慧动物,如黑猩猩、海豚、大象等,它们的认知能力挑战着我们对“思维”的传统定义。
- 一个文学或艺术形象:在小说、电影或游戏中,“可可”可能被塑造成一个拥有独特视角的角色,其思维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
鉴于Koko的知名度,我们主要围绕她来展开,并将其作为理解“可可思维”的典范。
“可可的思维”的核心特征
基于Koko及其他高智慧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可可的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具象与关联性思维
这是“可可思维”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特征,她们的思维不像人类那样频繁使用抽象符号和逻辑推理,而是更多地与具体的事物、情境和感官体验直接关联。
- 表现:当Koko看到一只猫,她会用手语打出“猫”,但如果她给这只猫起名字“All Ball”,这个名字对她来说就不是一个任意的标签,而是与这只猫活泼、爱滚动的具体行为和形象紧密相连的符号,她理解“猫”这个概念,但更深刻地理解“我的这只叫All Ball的猫”。
- 与人类思维的对比:人类可以轻易理解“猫”这个抽象概念,并泛指世界上所有的猫,Koko的思维则更偏向于“这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体”。
强烈的情感驱动与共情能力
“可可思维”中,情感是决策和理解世界的核心驱动力,她们不是冰冷的逻辑机器,而是充满情感的个体。
- 表现:Koko表现出强烈的共情能力,她会为悲伤的人(比如帕特森博士失恋时)提供安慰,用手语打出“伤心”、“爱”来抚慰对方,她会对玩具产生“爱”,会因失去心爱的宠物猫All Ball而表现出深切的哀悼,甚至画出它的画像,她的“爱”不仅仅是词汇,更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连接。
- 与人类思维的对比:人类的思维虽然也受情感影响,但我们常常会用理性去分析、压抑或引导情感,而“可可思维”中,情感往往是第一反应,直接而真挚。
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
和年幼的人类儿童类似,“可可思维”在早期具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她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的需求、感受和视角。
- 表现:Koco会用手语要求“食物”、“拥抱”、“玩”,她理解自己的欲望,并会努力表达出来,她很难理解一个与她无关的、纯粹的第三方视角,她可能不理解一个笑话的笑点如果与她无关。
- 与人类思维的对比:人类通过社会化,逐渐发展出“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即理解他人拥有与自己不同的想法、信念和意图的能力,Koko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这种能力(比如安慰悲伤的人),但可能不如人类那么普遍和深入。
超越语言的符号沟通
“可可思维”最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她们展示了沟通并非必须依赖人类的语言结构,她们创造性地使用手语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 表现:Koko会创造性地组合词汇,她称一个戒指为“手指手镯”(finger bracelet),称一个鸭子为“水鸟”(water bird),这种“词语组合”表明她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并尝试用自己已有的词汇去描述一个新概念,这是一种初步的、创造性的语言能力。
- 与人类思维的对比:人类语言的语法和句法规则极其复杂和抽象,Koko的沟通方式更像是一种“皮钦语”(Pidgin),词汇丰富但语法结构相对简单,这表明她的思维能够支撑复杂的意图,但在表达方式上受到了工具(手语)的限制。
对死亡的理解与哀悼
这是一个标志着高级认知能力的特征,Koko不仅理解“死亡”的概念,还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哀悼行为。
- 表现:当All Ball意外去世后,Koko长时间表现出悲伤和不安,她用手语表达“坏”、“悲伤”、“痛”,多年后,当被问及All Ball时,她依然会表现出伤感的情绪,这种对逝去同伴的持久情感,表明她理解“永久的失去”这一抽象概念。
- 与人类思维的对比:理解死亡是哲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个终极难题,Koko的表现表明,非人类动物也可能拥有对生命终结的初步认知和情感反应。
“可可的思维”给我们的启示
探讨“可可的思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它对我们自身有深刻的启示:
- 重新定义“智能”:智能不应该只有人类的标准,情感、共情、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Koko展示了情感与智能可以完美结合。
- 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我们习惯于将自己视为地球上唯一的、高级的智慧生命,Koko的存在提醒我们,我们与其他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一条比我们想象的更模糊的认知鸿沟。
- 反思沟通的本质:我们是否过于依赖语言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沟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拥抱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其丰富程度可能远超千言万语,Koko的手语让我们看到,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跨物种的深度沟通是可能的。
- 思考生命的价值:当一个能思考、能感受、能爱的非人类个体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Koko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我们对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责任。
“可可的思维”是一种以具体和情感为基础,通过符号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高度社会化且充满共情的认知模式,它不像人类思维那样高度抽象和逻辑化,但在许多方面——尤其是情感处理和情境理解——展现出惊人的深度和复杂性。
理解“可可的思维”,就像打开一扇窗,让我们得以一瞥一个与我们平行却又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它迫使我们谦卑下来,重新审视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与这个星球上其他生命形式之间深刻而神秘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