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思维训练活动教案:《我是小小智慧星》
活动名称
《我是小小智慧星》

活动领域
综合活动(融合了科学、数学、语言、艺术等领域)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
- 学习观察事物的细节,并能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排序和配对。
- 初步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并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推理。
- 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发散性思维。
- 能力目标:
- 能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和思考过程。
- 在小组合作中,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
- 提升专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
- 体验思维挑战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敢于尝试和探索。
- 培养幼儿积极、自信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
- “神秘百宝箱”:一个不透明的箱子,内含各种形状、颜色、材质的物品(如:积木、弹珠、毛绒玩具、钥匙、树叶、小汽车模型等)。
- “图形密码”卡片:包含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几何图形卡片若干套。
- “找规律”操作板:上面有ABAB、ABCABC等模式的图形或颜色序列,以及空白区域供幼儿填充。
- “问题解决站”材料:几张图片,图片内容是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如:小兔子过河、小球滚进洞里、如何拿到高处的东西等)。
- “创意搭建区”:提供大量积木、乐高、纸筒、纸盒等建构材料。
- PPT课件:用于展示“找规律”和“问题解决站”的图片。
- 背景音乐:轻松、舒缓的纯音乐。
- “智慧星”贴纸:作为奖励。
- 经验准备:
幼儿已基本认识常见的颜色、形状,并有过简单的分类、排序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神秘导入,激发兴趣 (约5分钟)
- 情景创设:
教师手持“神秘百宝箱”,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藏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想拿到宝贝可不容易,需要通过几道智慧关卡,你们有信心挑战吗?”
- 引出主题: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我们的脑子就像一个神奇的宝库,里面装满了智慧,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智慧星’,一起动脑筋,闯关,看看谁的脑子转得最快!”
(二) 基本部分:闯关挑战,思维训练 (约25分钟)
第一关:火眼金睛——观察与分类
- 游戏玩法:
- 请一名幼儿伸手进“神秘百宝箱”,不许看,只能用手触摸。
- 提问:“你摸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摸起来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硬的还是软的?”
-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触摸到的物品特征。
- 其他幼儿根据描述,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东西。
- 思维训练点:
- 观察力: 训练幼儿运用触觉进行细致观察。
- 语言表达: 引导幼儿使用“光滑/粗糙”、“硬/软”、“圆形/方形”等词汇。
- 逻辑推理: 根据特征线索,推断出物品是什么。
第二关:图形密码——规律与排序
- 游戏玩法:
- 教师出示PPT上的“找规律”操作板,红、蓝、红、蓝、(?)。
- 提问:“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 请幼儿说出规律(ABAB模式),并上前点击或摆放正确的图形卡片。
- 逐渐增加难度,如:红、黄、蓝、红、黄、蓝(ABCABC模式)或大、小、大、小、大、(?)。
- 思维训练点:
- 逻辑思维: 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并能进行预测。
- 归纳能力: 从具体的序列中抽象出规律模式。
第三关:智慧小博士——问题解决
- 游戏玩法:
- 教师展示PPT图片,图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小问题”。
- 示例1:小兔子想过河,但没有桥。
- 提问:“小兔子怎样才能过河呢?请你想出至少三种不同的办法。”
-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出各种奇思妙想(如:找块木板当桥、学游泳、请乌龟帮忙、等河水结冰等),教师对每个想法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 示例2:皮球滚进了一个很深的洞里,手够不着。
- 提问:“用什么办法可以把球弄出来?”
- 引导幼儿思考工具和方法的结合(如:用树枝够、往洞里倒水让球浮起来、用磁铁吸如果是铁球等)。
- 思维训练点:
- 发散性思维: 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 解决问题能力: 将想法与实际情境结合,提出可行性方案。
第四关:创意建筑师——合作与建构
- 游戏玩法:
- 将幼儿分成2-3个小组。
- 提出建构任务:“请小组合作,用这些积木搭建一座‘未来城市’,或者一座能让小汽车开上高山的桥。”
-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分工、合作和建构过程。
- 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桥塌了、房子不稳),自己先思考原因,并尝试解决。
- 思维训练点:
- 空间想象能力: 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三维建构物。
- 合作与沟通: 在团队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
- 批判性思维: 在建构过程中不断检验、调整自己的方案。
(三) 结束部分:分享总结,升华情感 (约5分钟)
- 作品展示与分享: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创意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想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的小小智慧星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表达,还用小手创造,我们发现,只要肯动脑筋,再难的问题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 颁发奖励:
为所有参与活动的幼儿颁发“智慧星”贴纸,鼓励他们继续保持爱思考的好习惯。
-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玩一玩‘找一找’的游戏,看看家里哪些东西是成对出现的,哪些东西是按大小顺序排队的,把你的发现告诉他们!”
活动延伸
- 区域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更多“找规律”、“配对”、“迷宫”等思维训练材料,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继续探索。
- 家园共育: 通过家长群分享本次活动的核心内容和在家可以进行的亲子思维小游戏(如:猜谜语、玩24点扑克牌、一起编故事等),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思考。
活动反思
-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 各个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流畅?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点在哪里?
- 在“问题解决”环节,幼儿的回答是否超出了预期?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引导和鼓励?
- 小组合作环节,是否所有幼儿都积极参与了?如何更好地促进内向幼儿的参与感?
- 材料的投放是否充足且有层次性,能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