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夏商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771年)

一级分支 1: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1600年) - “家天下”的开端
-
1 建立
- 建立者: 禹 (大禹)
- 关键事件: 禹建夏、禹传位于子 (启)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 都城: 阳城 (今河南登封告成)、安邑 (今山西夏县) 等
-
2 政治制度
- 王位继承: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 家天下)
- 国家机器: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禹刑》)、设立监狱
- 统治方式: 奴隶制国家,通过部落联盟演变而来
-
3 经济与文化
- 经济:
- 农业: 农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有“五谷” (黍、稷、豆、麦、菽) 的种植。
- 水利: 大禹治水,展现了早期的国家组织能力。
- 文化:
- 文字: 甲骨文 的雏形或更早的文字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刻画符号)。
- 考古: 二里头文化 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文化遗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和青铜礼器群。
- 经济:
-
4 灭亡
- 末代君主: 桀
- 灭亡原因: 暴政、穷兵黩武、民不聊生。
- 取代者: 商汤 (建立商朝)
一级分支 2: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 信史的开端
-
1 建立
- 建立者: 商汤
- 关键事件: 鸣条之战,灭夏桀。
- 都城: 早期屡次迁徙 (如亳),后期定都 殷 (今河南安阳),故商朝又称“殷商”。
-
2 政治制度
- 王权: 神权色彩浓厚,国王自称“余一人”,通过占卜沟通神意。
- 官制: 内服 (王畿地区官员) 与外服 (方国首领) 相结合的制度。
- 继承: 父死子继 和 兄终弟及 并存,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
3 经济与文化
- 经济:
- 农业: 发展迅速,知道施用粪肥。
- 手工业: 青铜铸造 达到顶峰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原始瓷器出现;酿酒业发达。
- 商业: 出现早期货币 (贝币),商业活动活跃。
- 文化:
- 文字: 甲骨文 (成熟体系),是汉字的直接源头,主要用于占卜记事。
- 宗教信仰: 崇拜上帝和祖先,盛行占卜 (龟甲、兽骨)。
- 历法: 有历法,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
- 经济:
-
4 灭亡
- 末代君主: 商纣 (帝辛)
- 灭亡原因: 暴政、严刑峻法、连年征战、失去民心。
- 取代者: 周武王 (建立周朝)
一级分支 3: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 礼乐文明的鼎盛
-
1 建立
- 建立者: 周武王
- 关键事件: 牧野之战,商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 都城: 镐京 (今陕西西安),史称“宗周”。
-
2 政治制度
- 核心制度: 分封制 (封建制)
- 目的: 巩固周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 义务: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 核心制度: 宗法制
-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正妻所生的长子)。
- 原则: 大宗 (嫡长子) 永远是小宗 (庶子、次子) 的领袖,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体系。
- 关系: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 核心制度: 礼乐制
- 作用: 维护等级秩序,规范社会生活,不同等级的人享有不同的礼乐。
- 内涵: “礼”是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乐”是与礼相配合的舞蹈和音乐。
- 核心制度: 分封制 (封建制)
-
3 经济与文化
- 经济:
- 农业: “井田制”是其土地所有制基础,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
- 手工业: 青铜器更加精美,出现长篇铭文 (毛公鼎);纺织业 (帛) 重要性增加。
- 文化:
- 思想: “敬天保民”、“以德配天” 的民本思想萌芽。
- 文字: 金文 (钟鼎文) 成熟,比甲骨文更规范。
- 教育: 学在官府,贵族教育,内容为“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经济:
-
4 灭亡
- 末代君主: 周幽王
- 灭亡原因: 政治腐败 (烽火戏诸侯)、分封制后期诸侯势力坐大、民族矛盾 (犬戎入侵)。
- 后续: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一级分支 4:三代共同特征与历史演进
-
1 共同特征
- 社会性质: 奴隶社会。
- 政治核心: 王权 与 神权 (商) / 礼权 (周) 相结合。
- 经济基础: 以 农业 为根本,实行 井田制 (西周)。
- 文化传承: 汉字 (甲骨文、金文) 逐步成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
2 历史演进趋势
- 制度演进:
- 禅让制 → 世袭制 (夏)
- 神权政治 → 礼乐政治 (西周)
- 方国联盟 → 分封制 (西周)
- 思想演进:
- 夏:初步的国家意识。
- 商:神权至上。
- 西周:“德” 的观念出现,人文精神萌芽。
- 文明广度:
从中原地区 (黄河中下游) 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越来越大,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核心圈。
- 制度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