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策划思维”并非一个官方或学术界公认的、有明确定义的流派,它更多是外界,尤其是看过他的课程、演讲或书籍的学员和读者,对他独特的策划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提炼和总结。

李源是中国策划界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代表人物,他以其“道法术器”的哲学根基、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极具冲击力的实战风格而闻名,他的思维体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营销理论和大量一线实战经验。
下面,我将为你系统地拆解和总结“李源策划思维”的核心框架、原则和方法论。
核心哲学根基:“道法术器”
这是理解李源策划思维的“总钥匙”,也是他所有思考的出发点。
-
道 - 战略与方向
- 含义:这是最高层面的规律、本质和趋势,策划的“道”就是要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事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它是否符合时代的大势?”
- 思维体现:在做任何策划前,李源会花大量时间去思考“道”的问题,他会从宏观的社会、文化、经济趋势入手,判断一个项目或品牌的核心生命力在哪里,他认为,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
法 - 框架与体系
- 含义:实现“道”的路径、模型和系统,它是战略的具体化,是指导行动的纲领。
- 思维体现:李源会构建一套独特的策划模型或框架,比如著名的“三度理论”(品牌热度、用户粘度、产品美誉度),或者针对不同行业设计的策划方法论,这个“法”让他的策划工作有章可循,逻辑严密。
-
术 - 技巧与方法
- 含义:具体的战术、手段和技巧,这是“法”的落地执行层面,是“怎么做”的问题。
- 思维体现:李源的“术”非常犀利、直接,甚至有些“野路子”,他擅长制造话题、引爆舆论、设计病毒式传播活动,他提出的“事件营销”、“冲突营销”、“超级符号”等,都是极具杀伤力的“术”。
-
器 - 工具与载体
- 含义:执行“术”所依赖的具体工具、平台和媒介,比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线下活动、KOL、广告物料等。
- 思维体现:李源对新媒体的运用极为纯熟,他会根据“术”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器”,他不会盲目追逐新工具,而是思考哪个工具能最高效地实现战术目标。
“道法术器”的关系:道指导法,法统帅术,术依赖器,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是李源策划思维的顶层设计,确保策划活动既有高度,又能落地。
核心思维原则
在“道法术器”的框架下,李源的策划思维遵循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结果导向,唯快不破
- 核心:一切策划都是为了最终的商业结果(销量、品牌声量、用户增长等),他强调策划不是自嗨,而是要能打胜仗。
- 体现:他的策划方案通常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时间节点紧凑,他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市场竞争中,速度往往比完美更重要,先开枪,再瞄准,快速迭代。
洞察人性,放大欲望
- 核心:策划的本质是“对人性的理解与驾驭”,他认为,所有商业行为的驱动力都源于人性的底层需求,如贪、嗔、痴、爱、虚荣、恐惧、好奇等。
- 体现:他不会只看产品功能,而是深入挖掘产品背后能满足用户的哪种“欲望”,卖手表不是卖时间,而是卖身份和地位;卖保险不是卖产品,而是卖安全感和对家人的爱,他的策划总能精准地戳中用户的“痛点”和“痒点”。
制造冲突,引爆话题
- 核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平庸的策划等于没有策划,他认为,没有冲突就没有关注,没有关注就没有传播。
- 体现:他擅长设计“对立”元素,如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高端与平价、官方与民间等,通过制造戏剧性的冲突来吸引眼球,引爆话题,他的很多案例都充满了争议性,但正因如此,才获得了巨大的免费流量。
极致聚焦,单点突破
- 核心: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必须将所有力量集中在最关键的那个点上。
- 体现:他反对“撒胡椒面”式的资源投入,他会要求团队找到整个策划链条中最具杠杆效应的那个“超级节点”或“超级符号”,然后集中所有资源去攻击这个点,形成“一拳打死老师傅”的效果。
跨界破界,不拘一格
- 核心:创新往往发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地带。
- 体现:他的策划思路天马行空,常常将毫不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化学反应,将传统手工艺与潮流文化结合,将公益营销与商业促销结合等,这种跨界思维让他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实战方法论
基于以上原则,李源总结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策划工具和模型:
-
三度理论:
- 品牌热度: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你?(传播、声量)
- 用户粘度:如何让用户离不开你?(体验、关系、复购)
- 产品美度:如何让你的产品成为“艺术品”?(品质、设计、故事)
- 应用:任何一个策划项目,都可以从这三个维度去诊断和规划,确保品牌发展的健康度。
-
超级符号/超级口号:
- 核心:创造一个简单、易记、能承载品牌核心价值的符号或口号,让它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快捷方式”。
- 应用:他非常擅长提炼和创造“超级口号”,这些口号往往直白、有力、充满攻击性,让人过目不忘。
-
事件营销模型:
- 公式:一个核心冲突 + 一个戏剧性事件 + 全渠道放大 = 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
- 应用:他策划的很多事件都遵循这个模型,先设定一个矛盾点,然后通过一个具体事件引爆,最后利用所有媒体渠道进行病毒式传播。
评价与争议
-
优点:
- 实战性强:他的方法源自大量一线案例,非常接地气,拿来就能用。
- 冲击力大:策划效果立竿见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 思维深刻:从“道法术器”到“人性洞察”,展现了战略层面的思考深度。
-
争议点:
- “野路子”风格:部分方法过于依赖制造争议和冲突,可能存在“低俗化”或“短视”的风险,对品牌长期美誉度可能造成损害。
- 理论体系化不足:虽然“道法术器”等框架很有启发性,但整体缺乏像西方营销理论那样严谨、可复制的学术模型。
- 个人色彩过浓: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个人魅力和经验,普通人很难完全复制。
李源策划思维,可以概括为:以“道法术器”为顶层哲学,以“洞察人性”为核心,以“制造冲突”和“结果导向”为手段,最终实现“快速引爆”和“商业成功”的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实战型策划方法论。
如果你想学习他的思维,建议不要只学那些“术”层面的技巧(比如如何写一个爆款标题),更要深入理解他的“道”——即对趋势的判断、对人性的尊重和对商业本质的把握,这才是“李源策划思维”真正值得借鉴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