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思维方式,核心可以概括为“过程哲学”(Process Philosophy)或“形而上学”(Metaphysics),它彻底颠覆了自柏拉图和牛顿以来西方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静态的、机械的宇宙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他的思维方式:
核心基石:过程与生成
这是怀特海思维的起点和终点。
-
反对“实体” (Substance),主张“实际实体” (Actual Entities):
- 传统思维(如牛顿): 世界由永恒不变的“物质”(Substance)构成,一个物体就是一堆原子,它的属性是固有的,一块石头就是“石头”,它的存在是静态的。
- 怀特海思维: 世界的基本构成单位不是静态的物质,而是“实际实体” (Actual Entities),也称为“现实实有” (Actual Occasions),这些不是“东西”,而是“事件” (Events) 或“生成” (Becoming) 的瞬间,你眼前的桌子,在怀特海看来,不是一块木头,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持续生成的事件(“桌子的实际实体”)组成的流。“存在” (Being) 生成” (Becoming)。
-
现实即过程:
- 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相互关联的、永不停息的过程之流,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在“成为”的过程中,过去已经消逝,未来尚未到来,只有“这个“生成”的瞬间是真实的,我们每个人,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念头,都是这个宇宙之流中的一个实际实体。
核心机制:摄入与prehension
这是理解“实际实体”如何运作的关键,也是怀特海最具原创性的概念之一。
-
什么是“摄入” (Prehension)?
- 它不仅仅是“感知”或“观察”,而是一种原始的、主动的、关系性的抓取,每一个“实际实体”在生成自己的那一刻,都必须“摄入”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这个“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 过去: 它继承并整合了所有过去的事件,你现在能读这句话,是因为你“摄入”了你的教育背景、过往的经验、甚至学习到的语言规则,这些都是“物理摄入”。
- 其他共存实体: 它也直接感知并影响着周围的其他实体,你看到屏幕上的字,是一种“形式摄入”。
-
“摄入”是创造性的:
- “摄入”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创造性综合” (Creative Synthesis),每个新实体都会根据自己的“主观目的” (Subjective Aim),对摄入的各种“数据”进行筛选、整合、转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统一感受” (Satisfaction)。
- 简单比喻: 想象一个厨师做菜,他“摄入”了各种食材(过去)、食谱(形式)、火候(环境),然后通过自己的技艺和创意(主观目的),最终做出一道全新的、独一无二的菜肴(统一感受),这道菜就是那个“实际实体”。
核心动力:创造性
这是怀特海形而上学的终极原则,是宇宙万物的终极驱动力。
- “创造性” (Creativity) 不是指人类的艺术创造,而是宇宙最根本的、形而上学的原则。
- 它是“多” (The Many) 与 “一” (The One) 之间永恒的辩证关系,无数个“实际实体”(多)通过“摄入”和“综合”的过程,不断地生成新的统一体(一),而这个新的“一”又立刻成为下一个“多”的一部分,继续这个过程。
- “创造性”是永恒的、无限的、自发的。 它是上帝、自然和宇宙共同参与的伟大创造之舞,上帝在怀特海哲学中,不是高高在上的独裁者,而是“原始的、非偶然的、永恒的自然”,是“创造性”的终极理想和愿景,引导着整个宇宙过程向更复杂、更丰富的体验前进。
核心视角:有机论
这是怀特海思维方式最直观的体现,与机械论形成鲜明对比。
-
反对“机械宇宙论” (Mechanistic Universe):
- 机械论把世界看作一台巨大的机器,由零件(原子)组成,零件之间是外力推动的线性因果关系,A导致B,B导致C,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 在机器里,一个零件的损坏不会影响其他零件的本质。
-
主张“有机宇宙论” (Organic Universe):
- 怀特海认为宇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万物都是相互连接、相互包含的。
- “互在” (Pan-experientialism / Pan-relationalism): 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实体都内在地包含了整个宇宙的某些方面,你之所以是你,是因为你“摄入”并包含了你的父母、你的食物、你读的书、你呼吸的空气……宇宙中的每一个粒子都以某种方式与你“相连”。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有机体中,部分的意义由它在整体中的位置所决定,一片树叶的意义在于它是树的一部分,脱离了树,它就不再是那片“有意义的”树叶。
- 关系是内在的: 关系不是像机械论那样是“附加”在事物外部的,而是事物内在的构成部分,一个“实际实体”的本质,就是它与其他所有实体之间关系的总和。
怀特海思维方式的特征
- 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关注“生成”而非“存在”,世界是永不停息的过程之流。
- 关系的而非孤立的: 万物相互关联,互为内在,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
- 经验的而非纯物质的: 最基本的单位是具有“感受”能力的“实际实体”,而非无意识的物质原子。
- 创造性的而非决定论的: 未来是开放的,充满了可能性,每一次“摄入”都是一次小小的创造。
- 整体论的而非还原论的: 强调从整体去理解部分,反对将复杂现象简单还原为基本粒子。
这种思维方式的应用价值
- 科学: 为理解复杂性理论、生态学、系统生物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它提醒我们,宇宙不是一个巨大的机器,而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的网络。
- 生态学: “万物相连”的思想是深层生态学的核心,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内在统一,而非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 教育: 怀特海本人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的节奏”(浪漫-精确-综合)理论,就源于他对“过程”和“生成”的理解,强调教育应顺应学生认知的自然发展过程。
- 个人与社会: 它鼓励我们以更包容、更具同理心的方式看待他人和社会,因为每个人都“摄入”了不同的过去,所以每个人的“主观目的”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和生成的过程。
怀特海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从“看世界是什么”转向“看世界如何生成”的范式革命,它邀请我们放弃僵化的、机械的、分离的视角,拥抱一个动态的、有机的、充满创造性和无限可能性的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