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商业界思维迭代,2025年哪些模式能领跑?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深刻的话题。“商业界的思维”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它融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战略学等多个领域的智慧。

商业界思维迭代,2025年哪些模式能领跑?-图1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层面来深入理解“商业界的思维”:


核心底层思维:第一性原理

这是所有伟大商业思维的基石,它要求我们不被类比、经验或传统所束缚,而是回归事物最基本的真理和事实,然后从那里开始推理

  • 与传统思维的区别:

    • 传统思维(类比思维): “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看到一家奶茶店成功了,就认为开奶茶店也能成功。
    • 第一性原理思维: “奶茶的本质是什么?是茶、奶、糖、水,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是解渴、社交、口味体验,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满足这个需求?”
  • 商业应用:

    • 埃隆·马斯克:他不是通过“造汽车”的经验来造电动车,而是回归到“电池的化学成分”、“钢材的成本”这些最基本元素,从而颠覆了整个汽车行业。
    • 初创公司:没有历史包袱,更容易用第一性原理思考,找到市场的“缝隙”或用全新的方式解决老问题。

一句话总结:不要问“别人怎么做”,要问“为什么”和“最根本的是什么”。


价值创造与交换思维

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并从中获取回报。

  • 核心问题:

    1. 为谁创造价值? (目标客户是谁?)
    2. 创造了什么价值? (解决了什么痛点?满足了什么需求?)
    3. 如何证明价值? (为什么客户要选择你,而不是竞争对手?)
    4. 如何捕获价值? (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盈利?)
  • 商业应用:

    • 苹果:它不只是卖手机,它卖的是“极致的用户体验”、“生态系统”和“身份认同”,这个“价值”让用户愿意支付高昂的溢价。
    • Costco:它不靠商品差价赚钱,而是靠会员费,它的价值在于“为会员精选高性价比的商品”,通过规模效应实现这个价值,从而让会员觉得“年费花得值”。

一句话总结:不要只关注产品,要关注你为客户创造了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以及如何从中获得商业回报。


系统性与生态思维

现代商业不再是单点作战,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成功的企业家懂得构建一个能够自我强化、不断扩张的系统。

  • 核心要素:

    • 网络效应: 用户越多,产品对每个用户的价值就越大,微信、Facebook、淘宝,平台需要想办法让用户“留下来”并“带来新用户”。
    • 飞轮效应: 像一个巨大的飞轮,开始时需要很大的力气去推动,但一旦转动起来,就会越转越快,形成强大的增长惯性,亚马逊,通过“Prime会员”带来更多用户 -> 更多用户吸引更多第三方卖家 -> 更多商品和更低价格吸引更多Prime会员...
    • 生态位: 在一个大的商业生态中,找到并占据自己独特的、难以被替代的位置,在安卓生态中,小米做性价比手机,OPPO/VIVO做线下渠道,Google提供核心系统。
  • 商业应用:

    • 阿里巴巴:构建了从电商(淘宝/天猫)到支付(支付宝)、物流(菜鸟)、云计算(阿里云)的庞大商业帝国,各个业务板块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护城河。
    • 特斯拉:不只是卖车,它在构建一个包含“汽车 + 能源存储 + 太阳能 + 自动驾驶软件”的能源生态系统。

一句话总结:不要只做一个点,要思考如何把点连成线,把线织成网,构建一个能自我生长的生态系统。


用户与市场思维

这是所有商业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对市场的深刻理解,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

  • 关键概念:

    • 用户画像: 清晰地描绘出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痛点和渴望。
    • 需求挖掘: 区分“用户说的”和“用户真正想要的”,用户可能说要“更快的马”,但亨利·福特给的是“汽车”。
    • 市场细分与定位: 不要试图满足所有人,找到一个细分市场,做到极致,成为这个领域的第一名。
  • 商业应用:

    • 大疆:没有选择和消费级巨头(如GoPro)在广阔市场正面硬刚,而是精准切入“消费级无人机”这个蓝海市场,通过技术优势迅速建立品牌壁垒。
    • 拼多多:深刻洞察了被淘宝、京东忽略的下沉市场用户对“极致性价比”的需求,用社交裂变的方式迅速崛起。

一句话总结:先有市场,再有产品,永远把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放在第一位。


数据与实验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直觉和经验依然重要,但数据是验证直觉、降低风险的最强武器

  • 核心原则:

    • 数据驱动决策: 用数据来验证假设、衡量效果、指导方向,而不是凭感觉。
    •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不要追求一次性做出完美的产品,先用最小可行产品 投放市场,收集用户反馈和数据,然后快速优化、迭代。
    • A/B测试: 对同一个问题,设计两种或多种方案,让一部分用户使用A方案,另一部分使用B方案,通过数据对比,找出效果最好的那个。
  • 商业应用:

    • 互联网公司:从网页按钮的颜色、文案的措辞,到推荐算法的调整,几乎所有决策都基于A/B测试和数据验证。
    • 现代营销:不再依赖“我知道广告有效”,而是能精确计算出“每获取一个客户的成本是多少”、“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一句话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把世界当成一个实验室,用数据说话。


风险与机会思维

商业的本质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企业家是“机会主义者”,但他们管理风险的能力同样重要。

  • 核心能力:

    • 识别机会: 在别人看到问题的地方看到机会,经济下行时,有人看到危机,有人看到“口红效应”(人们更愿意购买廉价消费品)。
    • 计算风险: 不是盲目冒险,而是评估“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能承受吗”、“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用可承受的代价去博取高回报。
    • 拥抱变化: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能够快速适应市场、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 商业应用:

    • Netflix:从DVD租赁的颠覆者,到流媒体的引领者,再到原创内容的生产者,每一次转型都是在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变化中抓住机会。
    • 任天堂:在主机游戏市场被PC和手机挤压时,推出Wii,用“体感”这个差异化创新开辟了新市场,成功逆袭。

一句话总结:永远在寻找下一个机会,同时确保自己不会在一次冒险中翻船。

商业思维的融合

真正的商业界高手,是以上所有思维的融合体:

  • 他会用第一性原理去思考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
  • 用户思维去定义这个模式要创造的价值。
  • 系统思维去构建这个模式的护城河。
  • 数据思维去驱动产品的快速迭代和运营优化。
  •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风险和机会的敏锐嗅觉。

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学习、实践和反思才能逐步内化的能力,希望这份梳理能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