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
核心概念

-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万位、亿位...
- 数级:个级、万级、亿级
-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
大数的读法
- 方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
- 规则:
- 读亿级或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
- 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 每级中间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大数的写法
- 方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地写。
- 规则: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来占位。
-
大数的大小比较
- 方法:
-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
-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 方法:
-
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 改写:
- 目的:为了读写方便。
- 方法: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是:去掉末尾的4个0(万)或8个0(亿),并加上“万”或“亿”字。
-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 目的:得到一个与原数接近的整万、整亿数。
- 方法:
-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上的数,如果千位是“4”或“4”以下,就把尾数舍去(四舍);如果千位是“5”或“5”以上,向前一位进“1”(五入)。
-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看千万位上的数,如果千万位是“4”或“4”以下,舍去;如果是“5”或“5”以上,向前一位进“1”。
- 改写: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
面积单位
- 平方千米 (km²):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
- 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平方千米 = 1,000,000 平方米
- 公顷 (ha):计量土地面积,如公园、森林、农场。
- 1公顷 = 10,000 平方米
-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 平方米 (m²):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
- 平方千米 (km²):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
-
单位换算
- 大单位 → 小单位:乘以进率。(如:5平方千米 = 5 × 100 = 500公顷)
- 小单位 → 大单位:除以进率。(如:40000平方米 = 40000 ÷ 10000 = 4公顷)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
口算乘法
- 方法:把因数末尾的0先不看,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例子:12 × 40 = (12 × 4) × 10 = 480
-
笔算乘法
- 方法:
- 用第二个因数(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 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重点:数位要对齐,满十要进一。
- 方法:
-
积的变化规律
- 规律一: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 规律二: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的大小不变(特殊情况除外)。
-
估算
- 方法:将因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 例子:71 × 29 ≈ 70 × 30 = 2100
第四单元:角的度量
-
线
-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无法度量长度。
- 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无法度量长度。
-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长的。
-
角
- 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 各部分名称:顶点、边。
- 角的分类:
- 锐角:小于90°。
- 直角:等于90°。
- 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
- 平角:等于180°(两条射线在一条直线上)。
- 周角:等于360°(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
-
量角器
- 作用:量角的度数。
- 量角三步法:
- 点对点: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 线对边: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 读刻度: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注意:是读内圈还是外圈的刻度)
-
画角
- 方法:
- 画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
- 从顶点引出一条射线。
- 将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 在量角器上找到所需度数的刻度点,并标记。
- 连接顶点和标记点,画出另一条边。
- 方法: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平行与垂直
- 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
平行四边形
-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 特性:
- 对边平行且相等。
- 对角相等。
- 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 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它的高,这条边叫做它的底,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
梯形
- 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 各部分名称:
- 上底、下底:平行的那两条边。
- 腰:不平行的两条边。
- 高: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线段,一个梯形也有无数条高。
- 特殊梯形:
- 等腰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
- 直角梯形:有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口算除法
- 方法:表内除法、想乘法算除法、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 例子:80 ÷ 20 = 4,因为 4 × 20 = 80。
-
笔算除法
- 方法:
-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 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 试商方法:
- “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 商偏大:要调小。
- 商偏小:要调大。
- 方法:
-
商的变化规律
- 规律一: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 规律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 规律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 作用: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便于直观地比较和分析数据。
- 特点:
- 1格代表多个单位:当数据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5、10或更大的数量。
- 纵向条形统计图:直条竖着画。
- 横向条形统计图:直条横着画。
- 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如“哪个数量最多/最少?”“它们相差多少?”等。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 核心思想:在解决问题时,寻求最省时间、最省钱、最高效的方案。
- 经典问题:
- 沏茶问题:合理安排工序,同时进行能节省时间。
- 烙饼问题:锅里能同时烙2张饼,如何烙才能最节省时间?(关键:不让锅有空闲)
- 方法:用流程图或列表法来分析和记录不同的方案,然后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 课前预习:浏览整个思维导图,了解本学期要学习哪些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 课堂笔记:跟着老师的讲课进度,在思维导图的相应分支上补充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
- 课后复习:合上书本,看着思维导图,尝试回忆每个知识点的内容和联系。
- 考前冲刺:以思维导图为框架,逐一检查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四年级的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