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雕爷互联网思维过时了吗?2025年还适用吗?

“雕爷”(本名孟醒)是中国互联网时代一个极具传奇色彩和争议性的人物,他不仅是阿芙精油、河狸家、薛蟠烤串等多个品牌的创始人,更是“互联网思维”在中国最早期、最极致的实践者和布道者之一,理解雕爷,就是理解中国互联网思维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关键缩影。

雕爷互联网思维过时了吗?2025年还适用吗?-图1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雕爷和他的互联网思维:


雕爷是谁?—— 传奇的“产品经理”

在深入他的思维之前,先要了解他的背景:

  1. “淘宝第一”的操盘手:早年是淘宝“精油品类”的绝对王者,把“阿芙精油”做到了淘宝第一,年收入数亿,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电商流量、品牌和用户心智的玩法。
  2. “互联网思维”的集大成者:在2025-2025年,当“互联网思维”还是一个时髦但模糊的概念时,雕爷通过他的产品和公司,将其具象化、理论化,并推向了顶峰。
  3. “连续创业者”与“流量操盘手”:他不断地寻找新的“品类”,用他的一套方法论去改造传统行业,从美甲(河狸家)到餐饮(薛蟠烤串),再到后来的文娱项目,无一不是围绕“流量”和“品牌”展开。

雕爷的“互联网思维”核心是什么?

雕爷的互联网思维,并非空谈,而是一套可以落地执行的“组合拳”,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词:

极致单品

这是雕爷思维的基石,他信奉“少即是多”,认为与其做一个平庸的产品线,不如集中所有资源,打造一款让用户尖叫的“爆品”。

  • 理论来源:借鉴了乔布斯的“极致单品”战略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中聚焦核心的理念。
  • 实践案例
    • 阿芙精油:不做所有品类,只做高端精油,并赋予其“希腊神话”的品牌故事,将产品本身打造成艺术品。
    • 河狸家:初期只聚焦“美甲”这一个品类,做到极致,再横向扩张。
    • 薛蟠烤串:只做一种烤串——“薛蟠烤串”,宣称用秘制配方,打造“最好吃的烤串”。

核心逻辑:通过一个极致单品,快速占领用户心智,建立品牌认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的流量转化和商业延伸。

流量为王

雕爷是玩流量的高手,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切商业的本质都是流量的获取、转化和留存。

  • 理论来源:对传统流量分发机制(如淘宝直通车、搜索引擎)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新媒体流量(如微博、微信)的敏锐嗅觉。
  • 实践案例
    • 阿芙精油:在淘宝时期,通过精准的直通车投放和内容营销,获取海量精准流量。
    • 河狸家:上线初期,通过大量“免费美甲”活动,在朋友圈和微博病毒式传播,迅速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和巨大流量,形成“现象级”产品。
    • 雕爷牛腩:开业前,仅用6个字“吃牛腩,必须和雕爷聊”作为宣传语,制造悬念和话题,引来无数媒体和用户围观,开业即爆满。

核心逻辑:流量是商业的血液,没有流量,再好的产品也无人知晓,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初期甚至可以不计成本)获取流量,尤其是“引爆点”式的流量。

用户尖叫

极致单品和流量获取最终要落到用户体验上,雕爷追求的不是“满意”,而是“尖叫”,即要让用户产生超出预期的惊喜感,并主动去分享。

  • 理论来源:互联网口碑传播的威力,以及Z一代消费者对“体验感”的极致追求。
  • 实践案例
    • 雕爷牛腩:用餐前会送上一碗“神秘”的“雕爷牛腩秘制辣酱”,吃完后可以带走;服务员会主动帮你拍照;洗手间提供“马桶伴侣”(一次性马桶垫圈)和“精油香薰”,细节做到极致。
    • 河狸家:上门服务的美甲师不仅技术好,形象佳,还会自带全套工具(包括一个便携的小垃圾桶),服务流程标准化,让用户在家也能享受到五星级的服务。

核心逻辑:通过超出预期的体验,让用户成为品牌的“自来水”(免费宣传员),在社交媒体时代,一个“尖叫”的用户带来的价值,远超十个“满意”的用户。

品牌故事与IP化

雕爷非常擅长为品牌赋予灵魂,将创始人或品牌本身打造成一个IP(知识产权/个人品牌)。

  • 理论来源:营销学中的品牌定位理论和新媒体时代的个人影响力经济。
  • 实践案例
    • “雕爷”本人就是最大的IP:他高调、自信、言论犀利,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吸引大量粉丝关注,人们消费“雕爷牛腩”,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消费“雕爷”这个人设。
    • 阿芙精油:每一瓶精油都附赠一张希腊神话故事卡片,将产品与文化、故事深度绑定。
    • 河狸家:提出“美甲师是手艺人”的理念,提升了服务人员的职业尊严,也让品牌更有温度。

核心逻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有故事、有性格的品牌更容易被记住,创始人IP化是最高效的品牌建立方式之一。


河狸家案例:互联网思维的完美演练

河狸家是雕爷互联网思维最完整、最成功的实践,堪称教科书级别:

  1. 痛点切入:传统美甲店排队、不卫生、价格不透明。
  2. 极致单品:只做“上门美甲”,服务标准化。
  3. 流量引爆:上线初期,CEO亲自上门为用户免费美甲,在社交媒体上制造巨大声量。
  4. 用户尖叫:美甲师形象佳、技术好、服务流程专业,让用户在家享受“女王级”待遇。
  5. 商业模式:连接手艺人(C端)和用户(C端),抽取佣金,打造“上门美甲”平台。
  6. 品牌IP:打出“河狸家,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手艺”的口号,提升手艺人社会地位,品牌形象正面。

争议与反思:雕爷思维的“双刃剑”

雕爷的互联网思维在早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互联网思维”的“反面教材”。

成功之处:

  • 开创性:在2025-2025年,他的这套打法确实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为后来的O2O、新消费品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本。
  • 营销天才:他无疑是顶级的营销和品牌操盘手,懂得如何制造话题、吸引眼球。
  • 用户体验先行:对细节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确实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标准。

争议与反思:

  1. 过度依赖“营销驱动”:很多项目看似热闹,但盈利模式不清晰,长期依赖“烧钱换流量”,一旦资本退潮,便难以为继,薛蟠烤串的失败就是典型例子,营销声量很大,但供应链、坪效等核心问题没解决。
  2. 创始人IP的“双刃剑”:创始人IP化虽然能快速建立品牌,但也存在风险,创始人一旦出现负面新闻或决策失误,会直接重创品牌,品牌过度依赖个人魅力,难以建立真正的、可持续的企业文化。
  3. 模式的“可复制性”差:雕爷的成功高度依赖他个人的资源、判断力和执行力,这套打法很难被大规模复制,尤其是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今天。
  4. “互联网思维”的泡沫化:在鼎盛时期,很多人将“互联网思维”简单理解为“免费、补贴、炒作”,而忽略了商业的本质——提供价值、控制成本、可持续盈利,雕爷的一些项目,恰恰是这种浮躁风气的代表,被批评为“PPT造车”,概念大于实质。

雕爷是中国互联网思维发展史中一个绕不开的符号。

  • 他是“上半场”的王者:在那个流量相对廉价、市场空白多、消费者对“新概念”充满好奇的时代,他的“极致单品+流量引爆+用户尖叫+品牌IP”的组合拳威力无穷。
  • 他是“下半场”的警示者:随着流量红利消失、竞争加剧、消费者回归理性,雕爷模式中“重营销、轻实业”、“重概念、轻盈利”的弊端暴露无遗,他的成功与失败,为后来的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镜鉴。

当我们谈论“互联网思维”时,已经从当年的“颠覆一切”变得更加理性和务实,我们更多地谈论“用户思维”、“数据驱动”、“产品为王”、“长期主义”等更底层、更本质的逻辑。

可以说,雕爷用他的实践,为我们定义了“互联网思维”的1.0版本,而他的争议与反思,则指引着我们走向2.0、3.0的更成熟阶段。 他是一位伟大的“产品经理”,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流量玩家”,但无论如何,他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商业的进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