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运营互联网思维,2025年如何落地才有效?

什么是运营的互联网思维?

运营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将“用户”而非“产品”或“渠道”放在运营活动的绝对中心,通过数据洞察用户需求,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用户增长和商业价值的闭环。

运营互联网思维,2025年如何落地才有效?-图1

它与传统运营思维的核心区别在于:

维度 传统运营思维 互联网运营思维
核心 以产品/渠道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
目标 完成KPI,卖出更多产品 创造用户价值,实现长期增长
方法 大规模、广撒网式的推广 精细化、数据驱动的运营
过程 线性、计划性强 迭代、敏捷、快速试错
反馈 滞后、被动 实时、主动

互联网思维的四大核心支柱

我们可以将互联网运营思维拆解为四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支柱:用户思维、数据思维、迭代思维和增长思维

用户思维

这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石,它要求运营者彻底抛弃“我觉得用户需要什么”的臆测,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核心要点:

  1. 用户画像与用户旅程:

    • 用户画像: 不仅仅是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更要深入挖掘用户的痛点、需求、动机、行为习惯,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来?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
    • 用户旅程: 描绘用户从认知、兴趣、购买、使用、忠诚流失的完整路径,在每个触点上,用户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障碍或惊喜?运营要做的就是优化每个触点的体验。
  2. 换位思考与同理心:

    • 运营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真实的用户,去体验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一个新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他会遇到什么困难?文案是否清晰易懂?流程是否顺畅?
    • 案例: Airbnb 早期,团队亲自去拜访房东,帮他们拍照、优化房源描述,这就是极致的用户思维。
  3. 用户不是“流量”,而是“人”:

    • 避免将用户视为冰冷的数字(如DAU、MAU),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运营的目标是建立与用户的情感连接,让他们有归属感和参与感。

数据思维

数据是互联网运营的“罗盘”和“仪表盘”,它让运营从“艺术”走向“科学”。

核心要点:

  1. 一切用数据说话:

    任何运营决策、活动效果评估,都必须基于数据,而不是个人感觉或经验,A/B测试是数据思维的典型应用。

  2. 关注关键指标:

    • 北极星指标: 找到一个能代表产品核心价值的唯一指标,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数”,微信的“日发送消息数”,所有运营活动都应围绕这个指标展开。
    • AARRR模型(海盗模型): 这是用户增长的经典模型,指导运营者在用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优化。
      • Acquisition (获取): 如何获取新用户?(渠道、SEO、内容营销)
      • Activation (激活): 如何让新用户体验到产品的“啊哈时刻”(Aha Moment)?(新手引导、核心功能引导)
      • Retention (留存): 如何让用户持续使用?(Push通知、活动激励、社群运营)
      • Revenue (变现): 如何让用户付费?(付费策略、增值服务)
      • Referral (推荐): 如何让用户推荐给朋友?(邀请有礼、裂变活动)
  3. 数据驱动决策闭环:

    • 提出假设 -> 设计实验 -> 收集数据 -> 分析结果 -> 指导下一步行动,这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优化的过程。

迭代思维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追求“完美”是最大的陷阱,快速推出一个“可用”的产品,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才是王道。

核心要点:

  1.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 最小可行产品):

    • 用最少的资源和最短的时间,开发出一个只包含核心功能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验证核心假设,避免在没人需要的功能上浪费开发资源。
    • 案例: 微信1.0版本功能极其简单,只支持文字和图片聊天,但它验证了“熟人社交”这个核心需求。
  2. 小步快跑,快速试错:

    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多个小实验,快速上线,收集反馈,快速迭代,一个运营活动,可以先小范围测试,跑通模型后再大规模复制。

  3. 拥抱不确定性:

    互联网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迭代思维要求运营者具备“灰度发布”的勇气,接受不完美,并视每一次失败为获取宝贵数据的机会。

增长思维

增长是运营的最终目的之一,增长思维意味着将增长视为一个可以系统化、工程化去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偶然的运气。

核心要点:

  1. 关注病毒系数和传播效率:

    • 病毒系数 K = 每个用户带来的新用户数,如果K > 1,产品就会像病毒一样自发传播,运营需要设计具有高分享价值的机制(如拼团、砍价、内容创作激励)。
  2. 打造增长引擎:

    将AARRR模型中的某个环节打造成一个可以自我驱动、自我循环的“增长引擎”,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用户(获取),用户创作更多内容吸引新用户(推荐),形成正向循环。

  3. 杠杆效应:

    • 思考如何用最小的投入撬动最大的增长,利用数据杠杆(通过数据分析找到高效渠道)、产品杠杆(让产品本身具备传播属性)、品牌杠杆(通过品牌效应降低获客成本)等来实现高效增长。

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互联网思维?(案例说明)

假设我们要运营一个知识付费App,目标是提升用户付费转化率。

传统运营做法:

  • 写一篇“年度最值得学习的10门课程”的软文,在各大渠道投放广告。
  • 设立一个“限时8折”的促销活动。
  • 追踪总销售额和广告投放ROI。

互联网运营做法:

  1. 用户思维:

    • 用户画像: 我们的典型用户是谁?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寻求职场突破的年轻人?他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考证,还是提升技能?
    • 用户旅程: 用户从看到广告,到下载App,再到浏览课程、点击购买,每一步的流失率是多少?哪个环节的转化率最低?是课程介绍不够吸引人,还是支付流程太复杂?
  2. 数据思维:

    • 北极星指标: 付费转化率。
    • 数据拆解: 发现80%的用户在“试看”环节后就流失了,问题可能出在课程的前30秒“黄金试看片段”不够精彩。
    • A/B测试: 设计两版不同的“黄金试看片段”(A版:讲师介绍课程价值;B版:直接抛出一个痛点问题并给出初步解答),将新用户随机分组,看哪一版的付费转化率更高。
  3. 迭代思维:

    • MVP假设: “精彩的黄金试看片段能显著提升付费转化率。”
    • 快速实验: 先只对10%的新用户展示B版试看片段,收集数据,如果数据显示B版转化率显著提升,再逐步扩大到全量用户。
    • 持续优化: 发现B版有效后,再继续测试不同的B版文案、视频风格,不断迭代,找到最优解。
  4. 增长思维:

    • 病毒传播: 设计“邀请好友,双方各得一张5元无门槛优惠券”的裂变活动,通过激励现有用户分享,带来新用户,同时提升老用户粘性。
    • 增长引擎: 优化课程评论区,鼓励用户打卡、提问、分享笔记,优质的UGC内容可以吸引新用户,形成“内容吸引用户 -> 用户创造内容 -> 内容吸引更多用户”的闭环。

运营的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一种以用户价值为导向,以数据为罗盘,以敏捷为方法论,以持续增长为目标的现代化运营哲学

它要求运营者:

  • 从“执行者”转变为“思考者”和“产品经理”,深入理解用户和业务。
  • 从“凭经验”转变为“凭数据”,让每一次行动都有理有据。
  • 从“追求完美”转变为“拥抱迭代”,在快速试错中逼近最优解。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掌握并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是每一位运营人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