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初中物理力思维导图最新版怎么画?

初中物理“力”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力

2025初中物理力思维导图最新版怎么画?-图1


力的概念

  • 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作用” (强调效果),“物体” (至少两个,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 单位:
    • 国际单位: 牛顿,简称
    • 符号: N
    • 感性认识: 一个苹果大约受到 1 N 的重力。
  • 力的作用效果:
    •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状态改变: 物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
      • 举例: 踢出去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转弯的汽车。
    • 改变物体的形状。
      • 形状改变: 物体发生形变(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 举例: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变形。
  • 力的三要素:
    • 定义: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 重要性: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其中一个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改变。
    • 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
      • 画法:
        1.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2. 线段的起点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 在线段的末端或旁边标出力的大小符号(如 F, G, f 等)。
  •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牛顿第三定律)
    •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 举例:
      • 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疼(手对桌子施力,桌子对手施力)。
      • 火箭向后喷气,火箭向前飞行(气体对火箭施力,火箭对气体施力)。
    • 口诀: “我打你,你也打我,一样大,方向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常见的力

  • 重力
    •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施力物体: 地球。
    •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于水平面)。
    • 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
      • 规则均匀物体: 重心在几何中心。
      • 不规则物体: 可用悬挂法找到重心。
    • 大小: G = mg
      • G: 重力
      • m: 物体的质量
      • g: 重力常数 (在地球表面附近,g ≈ 9.8 N/kg,计算时常取 10 N/kg)。
  • 弹力
    • 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 产生条件:
      1. 物体相互接触。
      2.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力撤去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 方向: 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即恢复原状的方向。
    • 举例: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等。
    •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 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 使用前:
        • 观察量程 (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 观察分度值 (每一小格代表多少牛)。
        • 调零 (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 摩擦力
    • 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 产生条件:
      1. 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
      2. 物体间有压力。
      3. 物体间有或要有相对运动或趋势。
    • 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相反
      • 静摩擦力: 阻碍“相对运动趋势”。
      • 滑动摩擦力: 阻碍“相对滑动”。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压力大小: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注意: 与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 增大摩擦:
        • 增大压力 (如:刹车时用力捏闸)。
        • 使接触面更粗糙 (如:轮胎上刻花纹、防滑鞋底)。
      • 减小摩擦:
        • 减小压力 (如:减小书包带宽度)。
        • 使接触面更光滑 (如:冰壶赛道打磨)。
        • 变滑动为滚动 (如:滚珠轴承、拉行李箱装轮子)。
        • 使接触面分离 (如:加润滑油、气垫船)。

力与运动

  • 合力
    • 定义: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 求合力: 力的合成
  •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方向相同 (F₁ 和 F₂ 同向):
      • 合力大小:F = F₁ + F₂
      • 合力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 方向相反 (F₁ 和 F₂ 反向):
      • 合力大小:F = |F₁ - F₂|
      • 合力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 力与平衡
    • 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
    • 二力平衡:
      • 定义: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条件 (缺一不可):
        1.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 大小相等
        3. 方向相反
        4.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举例: 静止在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力与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定律)
    •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解读: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 惯性: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
      •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刹车时人向前倾、跳远助跑、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总结与易错点

  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分析力时,一定要先搞清楚是谁对谁施力。
  2. 力的示意图 vs. 力的图示: 思维导图中主要要求掌握力的示意图,不严格要求按比例画长度,但必须画出方向、作用点,并标出符号,力的图示则要求严格按比例画长度。
  3. 平衡力 vs.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平衡力: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相互抵消。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不能相互抵消。
  4. “相互”的含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意味着力的产生是成对出现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构建起“力”的知识框架,祝你学习进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