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更新?2025年最新版来了?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中国近代史思维导图更新?2025年最新版来了?-图1

  • 屈辱、探索与新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核心特征: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层为救亡图存进行探索,但均未成功。

阶段/时期 时间 核心事件 阶级/派别与探索 结果与影响
开端:鸦片战争 1840-1842 -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
- 《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
-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民族危机出现。
深化: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增开商埠、割九龙司、允许华工出国。
- 地主阶级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发起洋务运动(1860s-1890s)。
- 口号:“自强”、“求富”。
- 实践: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新式海军(北洋水师)、新式学堂。
-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只学技术不改制度,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产。
加剧: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马关条约》:割台湾、赔巨款、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发动戊戌变法(1898)。
- 口号:“变法图强”、“君主立宪”。
- 实践: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改革。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失败。
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 《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庚子赔款”),拆毁炮台,允许驻军,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成立兴中会、同盟会(1905)。
-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 实践: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最终领导辛亥革命(1911)。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尾声:北洋军阀统治 1912-1928 - 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
- 军阀割据混战(直、皖、奉系)。
- 资产阶级激进派: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代表,掀起新文化运动(1915)。
- 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 实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思想解放潮流,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未能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核心特征: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阶段/时期 时间 核心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与探索 结果与影响
开端:五四运动 1919 -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经过:北京学生罢课 → 全国响应,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马克思主义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等创办《新青年》。
- 中共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1924-1927 - 黄埔军校建立。
- 北伐战争(1926-1928):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 合作形式:党内合作。
- 领导工农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国共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战争) 1927-1937 - 南昌起义(1927.8.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力量。
- 秋收起义(1927.9):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红军长征(1934-1936):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 遵义会议(1935.1):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 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赢得农民支持。
- 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
- 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 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全民族抗日战争 1937-1945 - 九一八事变(1931):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局部抗战开始。
- 华北事变(1935):民族危机加深。
- 西安事变(1936):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七七事变(1937):全国性抗战爆发。
-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 南京大屠杀(1937)。
- 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
- 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 延安整风运动: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中共七大(1945):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 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洗刷了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放战争 1945-1949 - 重庆谈判(1945):签订“双十协定”。
- 全面内战爆发(1946)。
- 战略防御/反攻/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 土地改革:在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赢得农民的全力支持。
- 政治协商会议(1949):筹建新中国。
- 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提出“两个务必”。
-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结与升华

主题
两条道路 - 资本主义道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尝试,但因帝国主义阻挠、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性而失败。
- 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带领人民走向胜利。
三大任务 - 民族独立: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 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 国家富强:实现近代化,实现民族复兴。
历史结论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国近代史!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