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互联网思维演讲,2025年还有新解吗?

演讲稿:拥抱互联网思维,开启增长新引擎

(开场白)

互联网思维演讲,2025年还有新解吗?-图1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想和大家聊一个我们既熟悉又可能有些模糊的词——“互联网思维”。

几年前,当我们谈论它时,想到的可能是一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小米的“粉丝经济”,或者滴滴的“颠覆式创新”,很多人觉得,这离我们很远,那是互联网公司自己的事。

但今天,我想说,这个想法已经过时了。

互联网思维,早已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而是所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企业,无论大小、无论行业,都必须掌握的“生存法则”和“增长引擎”。

我想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三个核心问题:

  1.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 我们要打破迷思,看清它的本质。
  2. 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 我们要理解它为何能成为今天商业世界的“操作系统”。
  3. 我们该如何拥抱它? —— 我们要找到具体的行动路径,而不是空谈概念。

第一部分:拨开迷雾,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我们来定义一下互联网思维,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堆时髦的术语的堆砌,它的核心,是一场关于“人”和“价值”的深刻革命

传统工业时代的思维,是“中心化、权威化、产品化”的思维,企业是中心,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接受什么,信息是单向流动的,品牌通过广告“灌输”理念。

而互联网思维,恰恰是这一切的“逆行”,它包含三个最核心的转变:

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

  • 传统思维: 我有产品,我找渠道,买流量,把东西卖给你,交易结束,关系就断了。
  • 互联网思维: 我没有产品,只有用户,我先把用户聚集起来,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然后我们一起创造产品,交易只是开始,关系的维护和价值的长久供给才是核心。

案例: 小米为什么能成功?雷军说,小米不是一家手机公司,而是一家“用户参与”的公司,MIUI系统每周迭代,成千上万的“米粉”参与测试、提建议,他们不仅是消费者,更是产品的“共建者”,这种深度的用户连接,是传统手机厂商无法想象的。

从“企业思维”到“平台思维”的转变

  • 传统思维: 我做,你用,价值链是线性的:研发 -> 生产 -> 销售 -> 消费。
  • 互联网思维: 我搭台,你唱戏,我不直接创造所有价值,而是创造一个能让多方共赢的“生态”或“平台”,我连接供给和需求,让价值在互动中产生指数级增长。

案例: 滴滴没有一辆自己的出租车,却成了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淘宝没有一件自己的商品,却成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它们做的,就是搭建一个高效的连接平台,让司机和乘客、卖家和买家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交易,并从中抽成,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从“产品思维”到“极致思维”的转变

  • 传统思维: 功能多,全,能解决80%的需求就算不错了。
  • 互联网思维: 少即是多,与其做“万金油”,不如做“手术刀”,集中所有资源,把一个点做到极致,超出用户预期,形成口碑裂变。

案例: 大疆无人机,为什么能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为它在“飞行稳定性”和“拍摄画质”这个点上,做到了极致,这种“单点极致”的策略,让它迅速建立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用平台连接,把产品做到极致,它不是要我们全部变成互联网公司,而是要我们用互联网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客户、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商业模式。


第二部分:为什么拥抱互联网思维,是生存而非选择?

理解了是什么,我们更要明白为什么,为什么在今天,拥抱互联网思维如此紧迫?

因为“权力”已经转移了。 在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权力在企业手中,但在今天,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消费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知情权、话语权和选择权,一个差评,可能通过社交媒体迅速发酵,摧毁一个品牌,一个好评,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口碑效应。用户不再是“流量”,而是“资产”;不再是“终点”,而是“起点”。

因为“竞争”已经跨界了。 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不再是同行,康师傅的对手,不是统一,而是美团、饿了么,银行的对手,不是其他银行,而是支付宝、微信,跨界打劫的时代,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危险的,你必须思考,你的客户除了在你的核心业务上消费,还有哪些“潜在需求”可以被满足?

因为“增长”的逻辑已经变了。 过去,增长靠的是“广告+渠道”的线性投入,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而互联网思维的增长,是靠“口碑+裂变”的网络效应,一个满意的用户,可能会带来十个新用户,这种基于信任的推荐,成本极低,效果却极好。从“花钱买增长”到“口碑换增长”,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增长逻辑。


第三部分:拥抱互联网思维,我们该怎么做?

理论讲得再多,不如行动一步,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拥抱互联网思维,不是要推倒重来,而是要“小步快跑,迭代优化”。

转变一把手的思维: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领导者必须从“管理者”转变为“首席产品官”和“首席用户官”,要真正走到用户中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甚至亲自去体验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没有思维上的转变,任何行动都只是表面文章。

建立连接用户的渠道: 问问自己,我们除了销售,还有没有其他方式与用户互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让用户参与产品讨论;可以做一个公众号,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定期举办用户沙龙,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把每一次与用户的接触,都看作是建立关系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完成一次交易。

打造极致的单点体验: 不要试图满足所有人,找到你那个“手术刀”一样的点,把它做到100分,甚至120分,是产品的某个功能?是售后的某个环节?还是包装的某个细节?找到它,集中所有资源,把它打磨到极致,让用户“哇”出来。

鼓励内部试错和快速迭代: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失败,而是“不变”,要鼓励团队提出新想法,用最小的成本去快速测试,根据数据反馈不断调整,建立“小团队、快决策、高反馈”的敏捷机制,让组织能够像生物体一样,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各位朋友,

互联网思维,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灵药,它是一种更贴近人性、更尊重价值、更注重连接的商业哲学。

它告诉我们,商业的本质从未改变——那就是创造价值,赢得用户。 互联网只是放大了这种本质,并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视角。

无论你身处哪个行业,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农业,你都有机会运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你的商业模式,开启你的增长新引擎。

从今天起,让我们不再把互联网当成一个渠道,而是当成一种思维;不再把用户当成数字,而是当成朋友。

让我们一起,拥抱变化,回归本质,用互联网思维,共同开创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商业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