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的思维”是一个非常精妙和富有哲理的比喻,它不仅仅指骑马时的具体技巧,更是一种融合了身体、心智、情感和哲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骑马的思维”:

核心原则:与马建立伙伴关系,而非主仆关系
这是“骑马的思维”的基石,马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动物,它们能感知到你的情绪、意图和紧张,一个骑手如果采用“征服”或“控制”的思维,只会让马感到恐惧和抵抗,最终导致合作失败。
- 伙伴思维:你不是一个驾驶员,而是一个舞伴,你的目标是引导、邀请和倾听,通过微妙的信号与马沟通,共同完成一个和谐的动作。
- 同理心:你需要站在马的角度思考,它为什么不听话?是害怕、不理解,还是身体不舒服?解决问题需要耐心和换位思考。
关键特质:骑手需要具备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方式在骑手和马的互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冷静与专注
- 身体层面:马能敏锐地感知到骑手的紧张,一个紧张的骑手会传递出“有危险”的信号,导致马也惊慌失措,骑手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呼吸、心跳和肌肉的紧张度。
- 思维层面:在马背上,你需要100%的专注,你不能想着工作、烦恼或手机,你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马的呼吸、步态、肌肉的细微变化,以及周围的环境上,这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极致体验。
柔韧与顺从
- 身体层面:僵硬的骑手会像一块石头一样骑在马背上,让马感到不适和束缚,优秀的骑手身体是柔软、有弹性的,能随着马的起伏而“上马背”,吸收马的冲击力,成为一个“活”的鞍子。
- 思维层面:这种“顺从”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它意味着不与马的力量硬碰硬,而是顺着它的势头,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引导和调整,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哲学。
耐心与长远眼光
- 训练过程:马的学习速度很慢,一个简单的动作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急于求成只会让马和骑手都受挫,骑手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相信时间的力量,享受每一次微小的进步。
- 目标设定:一个好的骑手不会想着“今天就要学会跳过一米高的障碍”,而是会分解目标:“今天要让马安静地走过那个栅栏”、“明天尝试一个更小的起跳点”,这种分解目标、着眼过程的思维,适用于任何复杂的学习任务。
信任与责任
- 信任:你将生命安全交托给一匹重达半吨的动物,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信任,你也要赢得马的信任,通过一致、可靠的信号和关怀,让马相信你是一个可靠的领导者。
- 责任:骑手对马负有全部责任,它的健康、幸福、情绪,都掌握在你手中,这种责任感会让你成为一个更细致、更有担当的人。
平衡与协调
- 身体平衡:骑手需要找到与马动态平衡的点,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感觉上的。
- 思维平衡:你需要平衡“指令”与“鼓励”、“坚持”与“放手”、“主导”与“跟随”,这种在动态中寻找最佳平衡点的能力,是骑手思维的精髓。
哲学延伸:从马背到人生的智慧
“骑马的思维”早已超越了骑马本身,成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
- 控制源于释放:你越是想用缰绳和马镫死死控制马,它就越不听话,当你放松缰绳,用腿和身体去引导,反而能获得更好的控制,这就像人生,过度的控制欲会扼杀一切,而适度的放手和信任,反而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 沟通胜过命令:马不理解人类的语言,它只理解身体语言和意图,这教会我们,有效的沟通不是靠吼叫,而是靠清晰、一致、真诚的信号,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人际交往,这都是黄金法则。
- 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在野外骑马,你不能对抗风,也不能无视地形,你需要学会利用风,顺着山路走,这就像人生,我们无法控制所有外部环境,但可以学会适应、利用和顺势而为。
- 身体的智慧:骑马是一种高度依赖“身体直觉”的活动,你的大脑知道该怎么做,但最终是由你的身体去执行,这提醒我们,不要忽视身体的智慧,直觉和感受往往比纯粹的逻辑更重要。
“骑马的思维”是一种整合性的、动态的、以关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你:
- 向下扎根:保持冷静、耐心和同理心。
- 向外感知:敏锐地感知环境和伙伴。
- 向内协调:整合自己的身体、心智和情感。
- 向上共生:与伙伴(马)建立一种超越语言、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共生关系。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无论是否骑马,都能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个更平衡、更专注、更有智慧和同理心的人,它是一种在动态中寻求和谐,在合作中实现目标的古老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