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离骚思维导图最新版,2025备考重点更新了吗?

《离骚》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离骚》——屈原的悲歌与理想之歌

离骚思维导图最新版,2025备考重点更新了吗?-图1


作者与背景

  • 作者: 屈原 (约前343年—前278年)
    • 身份: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 字: 原,通常自名“正则”,字“灵均”。
    • 成就: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楚辞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
  • 创作背景:
    • 时代: 战国后期,诸侯争霸,秦国崛起。
    • 国家: 楚国,由盛转衰。
    • 政治环境:
      • 理想: 屈原主张“美政”,即对内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
      • 遭遇: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先后被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流放。
    • 直接原因: 被流放后,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抒发其政治理想、爱国情怀和苦闷愤懑。

内容结构

《离骚》全诗373句,可分为三大段落:

  • 第一部分:自叙身世与志向 (第1-92句)

    • 高贵的出身: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美好的名字与寓意: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非凡的才能与修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珍惜时光与追求理想: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政治抱负: “美政”理想的初步阐述。
  • 第二部分:追求与幻灭 (第93-324句)

    • 追求理想(“上下求索”):
      • 求女: 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君王或贤臣。
      • 求神问卜: 向重华(舜)陈辞,向巫咸(神巫)请教。
      • 上天入地: 驾龙凤、使神灵,象征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 现实的阻碍与幻灭:
      • 党人的嫉恨与谗言: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君王的昏聩: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 理想的破灭: 最终认识到追求无望,内心极度痛苦。
  • 第三部分:决心与选择 (第325-373句)

    • 反思与抉择: 回顾历史,对比现实。
    • 坚守节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以身殉国: 宁愿投身于长流的江水,也不愿随波逐流、苟且偷生。
    • 悲壮的结尾: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核心思想与情感

  • 爱国情怀:

    • 核心: 对楚国深沉的热爱。
    • 表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
  • 政治理想(“美政”):

    • 对内: “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任用贤能,修明法度)
    • 对外: 联齐抗秦,维护国家独立。
  • 高尚的人格与节操:

    • 修身: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注重内在品德与外在才能的培养。
    • 坚守: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即使牺牲生命,也不同流合污。
    • 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 悲愤与苦闷:

    • 来源: 理想无法实现,遭谗被疏,忠而被谤。
    • 情感: 忧愁、幽思、愤懑、孤独、绝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艺术特色

  • 浪漫主义的杰作:

    • 想象瑰丽奇特: 驾龙凤、饮朝露、披香草、叩天门、游仙境。
    • 情感奔放激越: 感情浓烈,直抒胸臆,极具感染力。
  • “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 香草: 象征诗人的高洁品德和美好追求(如:江离、辟芷、秋兰)。
    • 美人: 比喻楚王,也泛指自己理想中的圣君贤臣。
    • 作用: 使抽象的品德和情感形象化、具体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句式灵活,富有音乐性:

    • 句式: 以六字句为基础,长短句交错,灵活多变。
    • “兮”字: 大量使用“兮”字作为语气助词,形成回环往复的咏叹调,节奏鲜明,极具音乐美感。
  • 结构宏伟,波澜壮阔:

    全诗气势恢宏,从个人身世写到上天入地,再到历史反思,结构宏大,情感跌宕起伏。


语言风格

  • 华丽典雅: 辞藻丰富,色彩绚丽,充满了楚地的地方特色。
  • 深沉蕴藉: 在华丽的辞藻背后,蕴含着深沉的忧思和悲愤。
  • 生动形象: 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理念描绘得生动可感。

文学地位与影响

  • “骚体”的开创者: 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骚体”这一新的诗歌体裁。
  • 浪漫主义的源头: 与《诗经》的现实主义并称,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 “风骚”并称: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合称“风骚”,成为中国文学的代名词。
  • 精神象征: 屈原及其《离骚》所体现的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人格,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