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最新物理声现象思维导图,中考重点考点有哪些?

2025最新物理声现象思维导图,中考重点考点有哪些?-图1

物理声现象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物理声现象


一级分支一:声音的产生

  • 核心条件:
    • 物体必须振动
    • 必须有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 声源:
    • 正在发声的物体。
    • 举例: 振动的声带、振动的音叉、振动的琴弦、振动的扬声器纸盆。
  • 声波:
    • 定义: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 性质: 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 分类:
      • 声波: 频率在 20Hz ~ 20000Hz 之间,能被人耳听见。
      • 次声波: 频率低于 20Hz,地震、海啸、核爆炸。
      • 超声波: 频率高于 20000Hz,B超、声呐、超声波清洗。

一级分支二:声音的传播

  • 传播条件:
    • 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气体传播最慢,固体传播最快。 (因为固体分子间距小,作用力强)
    • 温度: 声速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 描述声波传播的物理量:
    • 声速 (v):
      • 定义: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
      • 公式:v = s / t (路程 / 时间)
      • 常温下(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40 m/s
    • 频率 (f):
      • 定义:声源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 单位:赫兹。
      • 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波长 (λ):
      • 定义: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相邻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点之间的距离。
      • 单位:米。
    • 三者关系:
      • 公式:v = f × λ
      • 物理意义: 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速一定,频率与波长成反比。
  • 声波的形式:
    • 纵波: 物质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声波是纵波。
    • 波形图:
      • 横轴: 时间。
      • 纵轴: 振幅。
      • 反映: 声音的响度音调
        • 振幅: 波形的高度,决定响度
        • 频率: 波形的疏密,决定音调

一级分支三:声音的特性 (三要素)

  • 音调
    • 定义: 声音的高低。
    • 决定因素: 声源的振动频率
    • 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应用: 音乐中的“Do Re Mi”,女生声音通常比男生尖细(音调高)。
  • 响度
    • 定义: 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
    • 决定因素:
      • 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距离声源的远近: 距离越远,响度越小(能量分散)。
    • 单位: 分贝
    • 人耳听觉范围: 0dB (人耳听阈) ~ 120dB (痛觉阈)。
    • 应用: 调节音量开关。
  • 音色
    • 定义: 声音的品质、特色。
    • 决定因素: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 物理本质: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波形虽然基频(音调)和振幅(响度)可能相同,但泛音(谐波)的多少和强弱不同
    • 应用: “闻其声而知其人”,区分不同乐器。

一级分支四:声音的利用

  • 传递信息
    • 应用举例:
      • 交谈、听讲: 语言交流。
      • B超: 利用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情况。
      • 声呐: 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或水下障碍物。
      • 超声波探伤: 检测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纹。
      • 回声定位: 蝙蝠、海豚利用超声波导航和捕食。
  • 传递能量
    • 应用举例:
      • 超声波清洗: 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去除精密零件上的污垢。
      • 超声波碎石: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如肾结石)。
      • 扬声器发声: 使纸盆振动,推动空气发声。
      • 声波武器: 利用高强度声波使人眩晕或难受。

一级分支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
    • 物理学角度: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 环境保护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 噪声的等级与危害
    • 单位: 分贝。
    • 危害:
      • 影响睡眠和休息。
      • 损害听力,甚至引起耳聋。
      • 使人烦躁、降低工作效率。
      • 诱发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 在声源处控制: 防止噪声产生。
      • 方法: 改造声源(给机器加消声器),禁止鸣笛。
    • 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阻断噪声的传播。
      • 方法: 隔音墙、道路两旁种树、关闭门窗、用吸音材料装修。
    • 在人耳处控制: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方法: 戴耳塞、耳罩、头盔。

一级分支六:声的其它现象

  • 回声
    • 定义: 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 回声的应用:
      • 测距: s = (v × t) / 2 (s是距离,v是声速,t是时间)。
      • 增强音响效果: 音乐厅、剧院的墙壁和天花板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利用回声使声音更洪亮。
    • 人耳区分回声的条件: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 0.1秒 (对应距离差大于17米)。
  • 共鸣
    • 定义: 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另一个与频率相同的物体也振动的现象。
    • 举例: “共振箱”(吉他、小提琴的琴身),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时会共鸣发声。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