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整块思维是什么?如何打破?

整块思维是一种认知策略,指的是将大量零散、复杂的信息,通过理解和关联,组合成一个有意义、有结构的“信息块”(Chunk)的过程,这个“块”就像我们记忆中的一个独立单元,可以方便地被大脑提取、存储和使用。

整块思维是什么?如何打破?-图1

整块思维就是化繁为简、化零为整的思维方法。


整块思维的核心原理:大脑的工作方式

要理解整块思维,首先要了解大脑的两个重要特点:

  1. 工作记忆的局限性:我们的大脑“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容量非常有限,通常只能同时处理4-7个信息单元,如果你试图一次性记忆一长串毫无关联的数字(如:1-9-8-4-1-7-2-0-2-4),你会发现非常困难,因为这些数字都是独立的信息单元,超出了工作记忆的负荷。

  2. 长期记忆的强大关联能力:相比之下,大脑的“长期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非常擅长通过意义和模式来组织和存储信息,整块思维就是利用了长期记忆的这个特点,将多个信息单元打包成一个有意义的“块”,从而绕开工作记忆的瓶颈。

举个例子

  • 没有整块1-9-8-4-1-7-2-0-2-4 (10个独立单元,难以记忆)
  • 整块后1984 + 172025 (2个有意义的“块”,很容易记忆)

1984本身是一个有意义的年份,172025可以看作是日期“17年20月24日”(虽然不合理,但作为一个整体块比10个数字好记得多),这就是整块思维最直观的体现。


整块思维是如何形成的?

整块思维的形成通常经历三个阶段:

  1. 理解:这是整块的基础,你必须先理解各个独立信息单元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你不理解,就无法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

    • 学开车时,你需要理解“踩离合”、“挂挡”、“松离合”、“踩油门”这几个动作各自的作用和先后顺序。
  2. 组块: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相关的信息单元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个“块”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流程、一个图像或一个故事。

    • 将上面四个动作组合成一个“起步”的流程块。
  3. 自动化:通过大量的练习和重复,这个“块”会变得根深蒂固,可以被大脑毫不费力地自动提取和使用,这时,你就不需要再一步一步地去思考每个细节了。

    • 老司机开车起步时,这个流程几乎是下意识的,不需要刻意思考。

整块思维的应用场景

整块思维是一种极其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领域:

学习与记忆

  • 学习语言:学习单词时,不是孤立地背 "apple",而是学习 "a red apple" (一个红色的苹果),将颜色、名词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短语块。
  • 历史学习:不要死记硬背“鸦片战争、1840年、林则徐、南京条约”,而是将它们整合成一个“事件块”:“1840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最终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
  • 数学学习:学习公式时,不要死记硬背 a² + 2ab + b²,而是理解它代表 (a + b)² 这个完整的“概念块”。

技能习得

  • 弹钢琴:初学者需要看每一个音符,思考对应哪个琴键,熟练后,乐谱上的和弦或一小节旋律会被看作一个“块”,手可以自动移动到相应位置。
  • 编程:新手程序员需要一行一行地写代码,而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会将常用的功能(如数据库连接、用户登录验证)封装成一个函数或“模块块”,直接调用即可。
  • 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员的“三步上篮”就是将“抱球、跨步、起跳、投篮”等一系列动作整合成一个流畅的“技能块”。

工作与效率

  • 演讲与写作:与其准备逐字稿,不如将内容划分为几个核心论点“块”,每个“块”下再填充关键数据和案例,这样结构清晰,不易忘词。
  • 项目管理:将一个大项目分解为几个关键的“里程碑块”(如: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每个里程碑下再分解具体任务。
  • 时间管理:使用“番茄工作法”就是整块思维的体现,将工作时间整块化为25分钟的专注单元。

日常生活

  • 购物清单:将清单按“蔬菜区”、“肉类区”、“日用品区”等区域进行整块,可以避免在超市里来回奔波,提高效率。
  • 电话号码:我们记忆电话号码时,习惯性地将其分为3-4位的块,如 138-1234-5678

如何培养和运用整块思维?

  1. 先理解,后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在试图“组块”之前,务必彻底理解信息的内在逻辑和含义,问自己:“这些信息为什么是这样组合的?它们在说什么?”

  2. 寻找模式和规律:信息背后往往隐藏着模式、类别、流程或故事,尝试去发现它们,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按“族”(如碱金属、卤素)来整块记忆,因为同族元素性质相似。

  3. 使用类比和比喻: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熟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是形成整块最强大的方法之一,把电脑的CPU比作“大脑”,把内存比作“办公桌”,把硬盘比作“仓库”,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它们的功能和关系。

  4. 主动回忆与练习:形成“块”后,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应用来巩固,使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合上书本,尝试复述或默写核心概念,是检验和强化“块”形成的有效方法。

  5. 从大局出发:在学习一个新领域时,先了解其整体框架和核心概念(即最大的“块”),然后再深入细节,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各个小“块”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整块思维是连接“新手”和“专家”的桥梁,专家之所以能快速处理复杂问题,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存储了大量的、高度组织化的“知识块”,让他们能够绕过工作记忆的限制,直击问题的核心。

掌握整块思维,意味着你不再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而是学会了如何建造一艘艘坚固的“知识之舟”,高效地在其中航行,这是一种可以刻意练习的元技能,一旦掌握,将极大地提升你的学习效率、问题解决能力和整体认知水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