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核心逻辑: 理解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以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一课 走向共同富裕
-
踏上强国之路
-
1 改革进行时
-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 关键抉择(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 基本国策
-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改革开放的现状:
- 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 面临新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 总目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方向: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
- 共享发展成果:
- 原因: 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措施: 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
2 走向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的内涵:
- 全体人民(不是少数人)
-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 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一个过程。
- 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 “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同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
- 共同富裕的内涵:
-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
创新驱动发展
-
1 创新改变生活
- 对创新的理解:
- 不只是科技,还涉及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等。
- 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 创新的作用:
- 个人: 让生活更便捷、舒适、丰富。
- 社会: 推动社会进步,激发社会活力。
- 国家: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对创新的理解:
-
2 创新永无止境
- 创新强国 (国家层面)
- 现状: 成绩巨大(科技大国),但面临挑战(科技强国任重道远)。
- 重要性: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 怎么做(建设创新型国家):
- 核心: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创新的基础。
-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 地位: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 怎么做:
- 核心: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 方针: 搞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
- 精神: 弘扬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 我们是创新的时代青少年
- 重要性: 青年是创新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 怎么做:
- 培养创新精神: 敢为人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 提升创新能力: 动手实践、勤于思考、勇于挑战。
-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创新强国 (国家层面)
-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核心逻辑: 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设法治中国。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
生活在民主国家
-
1 最广泛的民主
- 民主的价值: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不仅体现在选举中,也体现在日常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民主形式:
- 选举民主(间接选举为主)
- 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2 参与民主生活
- 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 民主选举: 形式(直接/间接)、原则(公平公正)。
- 民主决策: 制度(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
- 民主监督: 意义(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腐败)。
- 增强民主意识:
- 要求: 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 做法: 要理性、公正、客观地参与民主生活;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要依法有序参与。
- 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
建设法治中国
-
1 夯实法治基础
- 法治的意义:
-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新16字方针):
- 科学立法(前提): 法律要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
- 严格执法(关键): 依法行政,政府要带头守法。
- 公正司法(防线): 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公平正义。
- 全民守法(基础):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法治的意义:
-
2 凝聚法治共识
- 法治政府建设:
- 核心:依法行政。
-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 意义: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 实行法治,德治很重要:
- 关系: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 法治: 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 德治: 以道德的教化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
- 与法同行:
- 公民: 要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 青少年: 要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敬畏法律。
- 法治政府建设:
-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核心逻辑: 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美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同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
中华一家亲
-
1 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 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是中国人的精神源泉,为中国人提供着丰厚的滋养。
- 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积极践行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爱国奉献、勤劳勇敢、尊师敬长、孝亲敬长等)。
-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
2 凝聚价值追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作用: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道德“主心骨”。
- 如何践行: 从身边小事做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孝老爱亲。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守望精神家园
-
3 凝聚价值追求
- (同上,此为教材课题,内容已在5.2阐述)
-
4 建设美丽中国
-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 资源环境形势: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 原因: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一些领域资源过度开发。
- 共筑生命家园
- 国策: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 行动方针: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 国家: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企业: 落实环保责任,推行清洁生产。
- 青少年: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绿色出行)。
-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核心逻辑: 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六课 我的祖国
-
守望精神家园
-
1 我国的国家利益
- 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
- 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保障。
- 如何维护国家利益:
- 国家: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 公民: 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
2 国家利益至上
- (同上,此为教材课题,内容已在6.1阐述)
-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
和谐与梦想
-
1 促进民族团结
- 我国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 国家: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公民: 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
2 维护祖国统一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 如何维护祖国统一:
- 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
我们的梦想
-
1 我们的梦想
- 中国梦的内涵:
- 国家富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民族振兴: 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人民幸福: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 中国梦的本质: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中国梦的意义: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中国梦的内涵:
-
2 共圆中国梦
-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 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
-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 勇于担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
使用建议
- 填充细节: 以此框架为骨架,回忆每个知识点下的具体内容、事例、名言警句。
- 构建联系: 思考不同单元、不同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与“国家富强”、“法治”与“社会和谐”、“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关系。
- 结合时政: 将思维导图中的理论与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如:两会精神、科技成就、国家政策等)联系起来,理解理论的现实意义。
- 专题复习: 可以就“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观”等专题,打破单元界限,进行跨章节的整合复习。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帮助你系统地梳理知识,祝你学习进步,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