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思维书》聚焦决策过程,剖析各类决策情境。
《决策思维书》
决策思维的重要性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各种决策,从日常的小事如选择早餐吃什么,到重大的人生抉择如职业转型、购房购车等,决策思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走向,一个好的决策能够帮我们节省时间、资源,避免风险,而一个糟糕的决策可能会带来诸多麻烦和损失,企业在投资新项目时,若决策失误,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破产;个人在选择职业道路时,错误的决策可能使自己陷入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中,浪费数年光阴。
决策思维的要素
(一)信息收集
- 全面性:要尽可能收集与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在考虑购买房产时,不仅要了解房价、户型、周边配套等基本信息,还要关注小区的物业管理、未来城市规划对该区域的影响、房屋的产权状况等,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考察、咨询专业人士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 准确性:所收集的信息必须准确可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存在很多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比如在投资股票时,不能仅凭一些小道消息就做出决策,要参考正规的财经新闻、公司财报等权威信息来源。
信息类型 | 示例(以购买汽车为例) |
---|---|
车辆基本信息 | 品牌、型号、配置、价格等 |
性能信息 | 动力、油耗、操控性等 |
售后信息 | 质保期限、维修成本、4S店分布等 |
(二)目标设定
- 明确性:决策目标要清晰明确,企业在制定年度销售目标时,不能模糊地说“提高销售额”,而是要明确具体为“在本财年将销售额提升30%”,这样在后续的决策过程中,才能有清晰的方向和评估标准。
- 合理性:目标要符合实际情况,个人在设定减肥目标时,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可行性,如果一开始就將目标设定为一个月瘦20斤,可能会因难以实现而导致放弃。
(三)风险评估
- 风险识别:找出决策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比如创业时,可能面临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增加等)、财务风险(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技术风险(技术更新换代快、技术难题无法攻克等)。
- 风险衡量: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对于投资股票的风险,可以用波动率来衡量风险大小,波动率越大,风险越高,也要考虑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保守型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风险低的投资产品,如债券;而激进型投资者则可以承受更高的风险,追求更高的收益。
决策思维的方法
(一)理性分析法
- 成本 效益分析:通过计算决策所涉及的成本和预期效益来做出选择,企业决定是否引进新的生产线,要计算购买设备的成本、安装调试费用、培训员工的成本等,同时预估新生产线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如果效益大于成本,则可以考虑引进。
- 概率分析:当决策存在不确定性时,可以使用概率分析,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有30%的概率下雨,如果要举办户外活动,就需要考虑这个概率,如果活动对天气要求极高,即使只有30%的下雨概率,也可能选择延期或改为室内活动。
(二)直觉决策法
- 经验直觉:基于以往的经验快速做出决策,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在品尝菜肴时,能凭借口感直觉判断出调料是否放得合适,而不需要精确地分析每种调料的含量,在商业领域,一些资深的企业家在面对新的商机时,也能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迅速判断其可行性。
- 情感直觉:有时候情感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比如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如果对某个人有好感,可能会更愿意与其合作,但这种情感直觉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它可能存在偏见。
决策思维的陷阱与克服
(一)常见陷阱
- 沉没成本陷阱: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考虑到已经投入的成本,而不考虑未来的收益,买了一张电影票后发现电影不好看,但因为不想浪费钱(沉没成本),还是坚持看完,此时应该考虑的是继续看下去是否能获得足够的愉悦感,而不是已经花出去的钱。
- 确认偏差陷阱: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视相反的信息,比如一个人决定购买某品牌的手机,之后就会更多地关注该手机的优点和好评,而对其他品牌手机的优势和该手机的缺点视而不见。
(二)克服方法
- 保持客观:在做决策时,要尽量抛开个人情感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在评估一个项目时,不要因为自己参与了前期的投入就盲目认为项目一定可行,而是要重新审视项目的各项指标。
- 寻求多元意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与自己观点相悖的意见,在企业决策中,可以组织内部讨论会,邀请不同部门的员工参与,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如何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解答:要看信息的来源,来自官方机构、权威媒体、专业研究机构等信息通常比较可靠,对于数据类信息,要检查其出处、统计方法和样本数量,如果信息是通过多人传播的,要追溯到最初的来源,对于存在矛盾的信息,要进一步核实,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渠道的信息来判断真假。
问题2:直觉决策法和理性分析法应该如何结合使用? 解答:在决策初期,可以先运用直觉决策法快速筛选出一些明显不合理或不符合期望的选项,对于剩下的选项,再使用理性分析法进行深入分析,在招聘员工时,面试官可以先通过直觉判断应聘者的整体形象、气质等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然后再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对应聘者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理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