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板块,梳理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导图
负数
(一)负数的定义
- 概念:小于0的数叫负数,数轴上位于0左侧,如-1、-2.5等,可表示温度零下、收支亏损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读写法:读“负”几,写时先写“-”号,后跟数字,如负三写作-3。
(二)正负数的意义
- 相反意义:如盈利500元与亏损300元,向东走10米与向西走8米,存入800元与支出600元等,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 基准确定:通常以海平面为海拔基准,0℃为温度基准,收支平衡点等为基准确定正负数。
(三)负数的大小比较
- 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负数都在0的左边,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如-3<-2。
- 去掉“-”比较:先不看负号,数字大的负数反而小,如-5<-3,因为5>3。
百分数(二)
(一)折扣
- 折扣含义: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打折,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是原价的85%。
- 折扣计算:现价=原价×折扣,原价=现价÷折扣,折扣=现价÷原价,如原价200元,打九折,现价200×90%=180元。
(二)成数
- 成数定义: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三成就是30%,常用于农业收成等,如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五,即增产25%。
- 成数与百分数换算:一成=10%,二成五=25%……以此类推。
(三)税率和利率
-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中应纳税部分的比率,如某商店营业额需按5%纳税,营业额10000元,应纳税10000×5%=500元。
-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如本金5000元,年利率3%,存2年,利息5000×3%×2=300元,本息和5000+300=5300元。
圆柱与圆锥
(一)圆柱的认识
- 各部分名称:两个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高是两底面间的距离,有无数条高。
- 侧面展开图:沿高剪开,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斜着剪开是平行四边形,特殊情况是正方形(底面周长=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 公式推导:表面积=底面积×2 +侧面积,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实际应用:如制作圆柱形易拉罐需多少材料,求通风管面积(无底面积)等。
(三)圆柱的体积
- 公式探索:通过将圆柱转化为近似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V=Sh表示。
- 解决问题:已知底面积、高求体积,或已知体积、底面积求高,如圆柱体积150立方厘米,底面积50平方厘米,高150÷50=3厘米。
(四)圆锥的认识
- 各部分名称:底面是圆,侧面是曲面,高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高。
- 特征:圆锥体积小巧,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漏斗、铅锤等。
(五)圆锥的体积
- 实验探究: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
- 计算应用:已知圆锥底面积、高求体积,或已知体积、底面积求高,如圆锥底面积18平方厘米,高6厘米,体积1/3×18×6 = 36立方厘米。
比例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 比例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2:3=4:6,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 基本性质:根据比例基本性质可解比例,如3:x=6:8,6x=3×8,x=4。
(二)比例尺
- 比例尺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如1:1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0厘米。
- 计算应用:已知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已知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如地图上两地距离5厘米,比例尺1:2000000,实际距离5×2000000=10000000厘米=100千米。
(三)比例的应用
- 按比例分配:如将300本图书按2:3分给甲乙两班,甲班分300×2/(2+3)=120本,乙班分300×3/(2+3)=180本。
- 正反比例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当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当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根据关系可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一)鸽巢原理
- 简单情况:把n个物体放进m个抽屉,n>m,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至少2个物体,如7只鸽子飞进5个鸽巢,至少有一个鸽巢有2只鸽子。
- 计算方法: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个数=商+1,如11本书放进4个抽屉,11÷4=2……3,至少一个抽屉放2+1=3本书。
(二)应用拓展
- 生活实例:如任意13人中至少有2人生肖相同,因为生肖有12种,人数超过生肖种类数。
- 复杂问题:如盒子里放红蓝铅笔多种,保证摸出3支同色铅笔,算最少放铅笔数,考虑最不利情况运用鸽巢原理计算。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都有圆形底面,高都与底面垂直,不同点:圆柱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无数条高,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一条高,侧面展开是扇形,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积=1/3×底面积×高。
问题2:在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时,关键是什么?
答:关键是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再确定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用总量乘以几分之几得到各部分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