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趣味跳跃教案,以多样跳跃游戏为载体,提升学生弹跳力、协调性,激发运动兴趣,融入团队协作元素
课程基本信息
✅ 适用年级:高一至高三(男女混合班)
⏰ 课时时长:45分钟
🏃♂️ 预计强度:中等偏上(心率控制在最大摄氧量的60%-80%)
🎯 核心理念:以游戏化、竞赛化为载体,融合体能训练与团队协作,打破传统单调的跳跃练习模式。
教学目标分解表
维度 | 具体目标 | 达成标志举例 |
---|---|---|
知识技能 | • 掌握助跑节奏与起跳角度的关系 • 学会利用摆臂动作增强腾空高度 |
80%学生能完成标准式跨越式跳高过杆 |
身体素质 | • 发展下肢爆发力、腰腹核心稳定性及身体协调性 | 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提升15cm以上 |
情感态度 | • 培养抗挫折能力(如多次试跳失败后仍坚持尝试) • 强化小组互助意识 |
小组内成员主动为同伴加油鼓劲 |
创新思维 | • 鼓励设计个性化跳跃动作组合(如加入舞蹈元素或自创落地造型) | 至少3组展示原创编排成果 |
场地器材配置方案
🔹 基础装备清单:
- 折叠式跳高架 ×4套(含可调节横杆)
- 彩色海绵垫(红/黄/蓝分区标识危险区域)
- 电子测距仪(用于精确测量跳远成绩)
- 便携式音响设备+动感音乐U盘
- DIY道具包:荧光手环、轻羽绒飘带、卡通头饰等装饰物
🔸 空间布局示意图:
[起点区]──▶[障碍赛道A]←─┐ │ │ ▼ ↓ [主活动场域] [体能挑战站B]→[创意展示台C] ↑ │ ◀──[终点冲刺道D]
注:采用环形动线设计,确保各站点无缝衔接且互不干扰。
分阶段实施流程
第一阶段:热身激活(8分钟)
- 动态拉伸操(配乐《Can't Stop the Feeling!》)
高抬腿跑×2圈 → 侧弓步压腿(左右各10次)→ 躯干旋转扭腰(顺逆时针各5次)
- 趣味反应训练
“红灯绿灯小白灯”变速跑:教师随机吹哨切换速度,锻炼瞬时启动能力。
- 专项预热
原地纵跳摸高比赛(记录个人最佳高度作为后续对比基准)。
第二阶段:主体活动(30分钟)
▶️ 模块1:技术精讲与分层练习(12分钟)
难度等级 | 辅导策略 | |
---|---|---|
🌟初级组 | 蹲踞式跳远基础动作纠正 | 使用慢动作分解演示+镜像反馈法 |
⭐中级组 | 连续蛙跳接单脚起跳复合练习 | 设置标志桶引导落点精准度 |
🔥高级组 |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巧突破 | 借助视频分析仪回放动作细节 |
▶️ 模块2:情境化游戏竞赛(18分钟)
💡 创意玩法示例:
- “太空探险”主题接力赛
规则:每队需依次完成:①月球漫步式助跑起跳②穿越激光隧道(低栏架)③模拟失重漂浮姿态落地,最快完成全链条任务的队伍获胜。
- 积分奖励机制:基础分按完成时间计算,额外加分项包括创意动作加分(如空中转体)、团队配合度评分等。
第三阶段:放松整理(7分钟)
- 瑜伽冥想放松术
引导词提示:“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随风轻轻飘落在草地上……”配合深呼吸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 肌肉筋膜放松
使用泡沫轴重点滚压大腿前侧、小腿三头肌群,每个部位持续30秒。
- 课程小结圈谈会
随机抽取学生分享当日收获,教师点评亮点并布置课后延伸任务(如录制家庭版跳跃视频日志)。
安全保障体系
⚠️ 风险防控预案: | 潜在风险源 | 应对措施 | |--------------------|--------------------------------------------------------------------------| | 落地不稳导致扭伤 | 所有落地区域铺设加厚防滑地胶,安排值日生担任安全监督员持软护垫待命 | | 器械倾倒砸伤 | 跳高架底部加装配重底座,横杆两端悬挂醒目警示旗 | | 过度疲劳引发晕厥 | 实时监测学生面色变化,备有葡萄糖口服液及阴凉休息区 | | 服装鞋履不合适 | 课前检查禁止穿牛仔裤、板鞋等限制活动的服饰 |
📊 应急处理流程图:
发现异常情况 → 立即暂停活动 → 启动“三步响应法”(止血包扎→冷敷镇痛→送医观察)→ 事后填写《运动损伤登记表》存档分析。
差异化评价标准
采用“三维立体评估法”:
- 过程性评价(占40%)
包括参与积极性、合作贡献度、创新尝试次数等质性指标。
- 结果性评价(占30%)
根据电子仪器实测数据生成个人进步曲线图。
- 自我反思评价(占30%)
撰写《我的跳跃成长日记》,重点描述克服困难的心路历程。
FAQs
Q1:如何兼顾不同体能水平学生的参与感?
A: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帮扶”模式,先将学生按能力初测分为ABC三层,再在每组内搭配强弱搭档,设置阶梯式挑战目标(如A层冲击校纪录、B层突破个人瓶颈、C层完成基础达标),并通过“进步之星”评选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奖机会。
Q2:遇到天气突变无法户外上课怎么办?
A:提前制定室内备选方案:①利用走廊宽度开展迷你跨栏跳;②借用体育馆进行绳梯攀爬结合跳跃练习;③组织虚拟实景VR跳跃体验课,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