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环保主题思维导图教案
教案名称
《我是地球小卫士——环保思维导图》

适用年龄
4-6岁(中班至大班)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 初步理解“环保”的含义,知道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认识几种常见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和不环保行为(如: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
- 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
能力目标:
- 能够通过观察和讨论,将环保相关的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
- 学习使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树状图)来整理和组织自己的想法。
-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大胆地分享自己的环保想法和做法。
-
情感目标:
- 萌发爱护环境、关心地球的情感。
- 体验参与环保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愿意成为一名“地球小卫士”。
- 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理解环保的核心概念,并能将生活中的环保行为与不环保行为进行区分。
-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将零散的环保知识系统化,并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准备
-
物质准备:
- 中心图: 一张大幅的地球图片或一个可爱的地球卡通形象。
- 主干分支(大树枝): 4-5条不同颜色的卡纸条,代表思维导图的主干。
- 分支(小树枝): 大量不同颜色的小卡片、便利贴或小纸条。
- 图片/实物素材:
- 环保行为图: 关紧水龙头、垃圾分类、双面用纸、乘坐公交车、爱护花草等图片。
- 不环保行为图: 地上乱扔的垃圾、工厂冒黑烟、水龙头在流水、踩踏草坪等图片。
- 分类图标: 一个“垃圾桶”图标(代表“垃圾”),一个“水滴”图标(代表“水”),一个“电灯泡”图标(代表“电”)等。
- 工具: 胶棒、磁铁、白板或一块大展示板。
- 辅助材料: 《地球我的家》相关儿歌或视频片段。
-
经验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环保概念,如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环节: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约5分钟)
-
故事/视频导入:
- 教师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或讲述一个故事,内容关于一个原本美丽的星球(可以是地球或一个虚构的星球)因为人们不爱护环境,变得脏乱差,小动物们无法生存。
- 提问引导:“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星球怎么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引导幼儿说出“有垃圾”、“水很脏”等)
-
引出主题:
- 教师出示美丽的地球图片,与脏乱的星球图片形成对比。
- 提问:“我们生活的地球妈妈漂亮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她呢?”
- 教师总结:“对,我们要做爱护地球的‘小卫士’!我们就一起来画一张神奇的‘保护地球魔法图’,把所有能保护地球的好方法都放进去!”
(二) 展开环节:合作探究,构建思维导图 (约20分钟)
-
构建思维导图主干(大树枝):
- 教师将地球图片贴在白板中央。
- 提问:“要保护地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引导幼儿思考,如:垃圾、水、电、空气、植物等)
-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选择3-4个最核心的方面(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爱护花草”),将不同颜色的卡纸条从地球图片上延伸出去,作为主干分支,并贴上相应的图标(垃圾桶、水滴、电灯泡、小草)。
-
填充思维导图分支(小树枝):
-
图片分类法(适合小班或初次接触)
- 教师将准备好的环保和不环保行为的图片混合在一起。
- 邀请幼儿上来,选择一张图片,并判断它应该贴在哪个主干分支下。
- 一个孩子拿起“随手关灯”的图片,大家讨论后,将它贴在“节约用电”的分支上,一个孩子拿起“踩踏草坪”的图片,讨论后,可以贴在“爱护花草”的分支旁边,并画一个“×”表示这是不对的。
- 教师在过程中不断提问:“为什么你要把它放在这里?”“这个行为会让地球妈妈怎么样?”
-
头脑风暴法(适合中大班)
- 教师指着“节约用水”的主干分支提问:“我们怎样可以节约用水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说一说。”
- 鼓励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洗手后关紧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洗澡时间不要太长等)。
- 教师将幼儿的想法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在小卡片上,然后请幼儿亲手将这些“小树枝”贴到对应的主干分支上。
-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他主干分支的填充。
-
-
丰富与美化:
- 在幼儿的共同参与下,思维导图逐渐丰满起来。
-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为每个分支起个可爱的名字,如“节水小能手”、“垃圾分分类”等。
- 鼓励幼儿用彩笔在空白的小卡片上画出自己想到的环保标志或图案,贴在导图上,让思维导图更加生动。
(三) 巩固环节:回顾总结,深化理解 (约5分钟)
-
集体朗读/指认:
-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这张共同完成的思维导图。
- “我们来看,我们的‘保护地球魔法图’上有什么呀?哦,有‘节约用水’!怎么节约用水呢?对,要关紧水龙头!”
- 通过互动问答,帮助幼儿巩固和记忆导图中的内容。
-
提炼核心:
教师指着完整的思维导图总结:“原来,保护地球就是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扔垃圾,还要爱护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我们都是能干的地球小卫士!”
(四) 延伸活动:实践行动,内化行为 (约5-10分钟)
-
环保小卫士宣誓:
带领幼儿一起念诵简单的环保誓词,如:“我是地球小卫士,爱护环境我最棒!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垃圾不乱扔,地球妈妈更美丽!”
-
制定班级公约:
引导幼儿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一起制定几条简单的“班级环保公约”,并贴在教室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大家。
-
区域活动:
- 美工区: 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环保小标志”(如:请节约用水、请勿踩踏草坪)。
- 益智区: 投放垃圾分类的玩具卡片,进行配对游戏。
- 阅读区: 投放关于环保的绘本,如《地球之舞》、《小熊不刷牙》(延伸到个人卫生)等。
教学反思
-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对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产生了兴趣?
-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大部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并说出几种环保行为?
- 在引导幼儿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表达空间?
- 延伸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真正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中?
- 下次可以如何改进?可以引入更具体的环保项目,如“班级回收角”,让思维导图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丰富。
教案亮点:
- 游戏化与情景化: 通过“地球小卫士”、“魔法图”等概念,将枯燥的环保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 可视化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作为工具,帮助幼儿将抽象的环保概念具体化、系统化,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 互动性与合作性: 整个过程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集体合作,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 知行合一: 从认知到情感,再到实际行动的延伸,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闭环,注重行为的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