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6-7岁思维训练黄金期?这样教对吗?

针对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思维训练,并以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形式展开。

6-7岁思维训练黄金期?这样教对吗?-图1

核心训练方向

  1. 逻辑推理能力:这是思维训练的核心,包括分类、排序、比较、因果关系等。
  2. 空间想象能力:对形状、方位、距离的理解,为日后学习几何打下基础。
  3. 数学启蒙与数感:不仅仅是数数,更是理解数量、模式、简单的加减法概念。
  4. 语言与表达能力:清晰的逻辑需要通过语言来组织,鼓励孩子描述过程、表达想法。
  5. 观察力与专注力:所有思维活动都建立在细致的观察和集中的注意力之上。
  6. 创造性思维:鼓励发散性思考,寻找多种答案,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具体训练方法与活动推荐

逻辑推理能力训练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分类与归纳

  • 活动:给一堆混合的物品(如积木、玩具车、水果卡片、纽扣),让孩子按不同标准分类。
    • 初级: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
    • 进阶:按“能吃/不能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概念分类。
    • 挑战:给孩子一组物品,让他找出“不一样”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苹果、香蕉、橙子、胡萝卜)。
  • 游戏:“猜猜我是谁”,描述一个物品的特征,让孩子猜是什么。“我是一种红色的水果,圆圆的,很甜。”

排序与模式

  • 活动
    • 大小排序:让孩子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一组积木或杯子。
    • 模式排序:用积木、串珠或卡片创造简单的ABAB、AABB、ABCABC等模式,让孩子接着往下排,或者让他自己创造一个模式让你来猜。
    • 故事排序:打印几张打乱顺序的卡通画,让孩子根据故事情节重新排序。
  • 游戏:“规律火车”,你说“红色积木,蓝色积木”,让孩子重复并接下去,逐渐增加难度,如“红-蓝-红-蓝-?”

因果关系

  • 活动
    • 提问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多问“为什么”。“天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冰会融化?”“为什么我们晚上要睡觉?”
    • 看图说话:给孩子看两幅有因果关系的图(第一幅是小朋友在哭,第二幅是妈妈抱着他),让他描述发生了什么。
    • 科学小实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孩子观察结果并思考原因,把纸船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把盐放进水里,盐会怎么样?

空间想象能力训练

方位与方向

  • 活动
    • 指令游戏:玩“西蒙说”或“我是小机器人”,用“向前走两步”、“向左转”、“把积木放在盒子上面”等指令。
    • 描述路线:让孩子描述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或者用积木搭一个迷宫,然后引导你“走出去”。
    • 折纸:简单的折纸(如纸飞机、小船)能很好地锻炼空间感知能力。

图形与拼图

  • 活动
    • 七巧板:这是锻炼空间想象力的绝佳工具,可以让孩子模仿图案,或者自由创作。
    • 拼图游戏:从简单的4-6块拼图开始,逐渐增加到20-30块,拼图能极大地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图形匹配能力和整体-部分思维。
    • 积木搭建:鼓励孩子用乐高或普通积木搭建复杂的模型,如房子、汽车、桥梁。

数学启蒙与数感

数数与数量对应

  • 活动
    • 点数:数台阶、数苹果、数路上的汽车。
    • 按数取物:“给我5块积木”、“从这堆糖里拿出3颗”。
    • 估算:拿一把糖果,让孩子猜猜有多少,然后再一起数,培养数感。

简单加减法(不依赖算式)

  • 活动
    • 实物操作:用积木、小饼干等进行。“你有3块饼干,我再给你2块,你现在有几块?”
    • 故事法:“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
    • 手指游戏:利用手指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直观又有趣。

认识时间与货币

  • 活动
    • 认识钟表:先从整点(“长针指12,短针指8就是8点”)开始学。
    • 认识日历:和孩子一起看日历,数一数还有几天过生日或去公园。
    • 玩商店游戏:用玩具钱币进行买卖,让孩子理解货币的交换价值。

语言与表达能力

复述与创编

  • 活动
    • 讲故事:讲完一个故事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 续编故事:讲到故事一半,停下来问:“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看图说话:让孩子根据一幅或多幅无关联的图片,编一个小故事。

描述与比较

  • 活动
    • 特征描述:让孩子描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或动物,说得越详细越好(颜色、形状、功能、感觉等)。
    • 比较异同:“苹果和橘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狗和小猫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创造性思维训练

开放性问题

  • 活动
    • 多问“…会怎么样?”的问题。“如果人类会飞,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云朵是棉花糖做的,会发生什么事?”
    • 鼓励“一物多用”。“除了当笔,这支铅笔还能用来做什么?”(当尺子、当指挥棒、当筷子……)

艺术与手工

  • 活动:画画、捏橡皮泥、用废旧材料制作小手工,这些活动没有标准答案,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给家长的重要建议

  1. 游戏化,寓教于乐:这个阶段的孩子注意力时间短,强迫学习会适得其反,将所有训练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在玩中学。
  2. 多提问,少给答案:你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老师,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用问题引导他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孩子拼图卡住了,可以问:“你看这个形状的边角,和哪个空格很像呢?”
  3. 鼓励与耐心:思维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和每一个奇思妙想,都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耐心等待他思考和表达。
  4.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发展节奏都不同,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关注他自身的进步。
  5. 亲子共读:每天抽出15-20分钟进行亲子阅读,选择情节有趣、想象力丰富的绘本,是拓展思维、提升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总结一下,6-7岁的思维训练,关键在于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充满乐趣的环境,通过日常互动和游戏,自然而然地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他们爱上思考,成为一个善于观察、乐于提问、勇于尝试的小小思想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