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秋酸碱盐思维导图,初中生必备冲刺资料?

初中化学《酸碱盐》核心知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酸碱盐


  •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阳离子全部是H⁺

    2025秋酸碱盐思维导图,初中生必备冲刺资料?-图1

  • 常见的酸
    • 盐酸
      • 化学式:HCl
      • 特性: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瓶口形成白雾)。
    • 硫酸
      • 化学式:H₂SO₄
      • 特性: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有强脱水性(使纸张炭化)和强腐蚀性。
    • 硝酸
      • 化学式:HNO₃
      • 特性: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腐蚀性,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
    • 醋酸 (乙酸)
      • 化学式:CH₃COOH
      • 特性: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食醋中约含3%-5%。
  • 酸的通性 (H⁺的性质)
    • (1) 指示剂反应
      • 紫色石蕊试液:变
      •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 (2) 与活泼金属反应 → 盐 + 氢气
      • 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
      • Fe + 2HCl = FeCl₂ + H₂↑
      • 注意:K、Ca、Na太活泼;Cu、Hg等不活泼金属不反应。
    • (3)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 盐 + 水
      • CuO + 2HCl = CuCl₂ + H₂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 Fe₂O₃ + 3H₂SO₄ = Fe₂(SO₄)₃ + 3H₂O (铁锈溶解)
    • (4) 与碱反应 (中和反应) → 盐 + 水
      • NaOH + HCl = NaCl + H₂O
      • Cu(OH)₂ + H₂SO₄ = CuSO₄ + 2H₂O (蓝色固体溶解)
    • (5) 与某些盐反应 → 新盐 + 新酸
      • AgNO₃ + HCl = AgCl↓ + HNO₃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BaCl₂ + H₂SO₄ = BaSO₄↓ + 2HCl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浓硫酸的特性
    • 吸水性:可作干燥剂(干燥中性、酸性气体,如O₂, CO₂)。
    • 脱水性:按氢氧原子2:1的比例夺取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如使纸张、蔗糖炭化)。
    • 强腐蚀性。
    • 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酸入水,沿壁,慢慢倒,勤搅拌)
  • 酸的用途

    除锈、制造化肥、精炼石油、制药等。


  •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阴离子全部是OH⁻

  • 常见的碱
    • 氢氧化钠 (烧碱、火碱、苛性钠)
      • 化学式:NaOH
      • 特性: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放热),有强腐蚀性,易潮解(作干燥剂)。
    •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
      • 化学式:Ca(OH)₂
      • 特性: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腐蚀性。
    • 氨水 (NH₃·H₂O)

      特性: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显碱性。

  • 碱的通性 (OH⁻的性质)
    • (1) 指示剂反应
      • 紫色石蕊试液:变
      • 无色酚酞试液:变
    • (2)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盐 + 水
      • 2NaOH + CO₂ = Na₂CO₃ + H₂O (检验CO₂)
      • 2NaOH + SO₂ = Na₂SO₃ + H₂O (吸收SO₂)
    • (3) 与酸反应 (中和反应) → 盐 + 水

      (同酸的通性)

    • (4) 与某些盐反应 → 新碱 + 新盐
      • CuSO₄ + 2NaOH = Cu(OH)₂↓ + Na₂SO₄ (蓝色沉淀)
      • FeCl₃ + 3NaOH = Fe(OH)₃↓ + 3NaCl (红褐色沉淀)
      • Ca(OH)₂ + Na₂CO₃ = CaCO₃↓ + 2NaOH (工业制烧碱)
  • 碱的用途

    肥皂、造纸、纺织、印染、建筑材料(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等。


  • 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NH₄⁺)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盐
    • 氯化钠
      • 俗称:食盐
      • 用途:调味品、生理盐水、化工原料。
    • 碳酸钠
      • 俗称:纯碱、苏打
      • 特性:水溶液显碱性(CO₃²⁻ + H₂O ⇌ HCO₃⁻ + OH⁻)。
    • 碳酸氢钠
      • 俗称:小苏打
      • 特性:水溶液也显碱性,受热易分解:2NaHCO₃ --(△)--> Na₂CO₃ + H₂O + CO₂↑
    • 硫酸铜
      • 俗称:胆矾、蓝矾 (CuSO₄·5H₂O)
      • 特性:白色粉末(无水CuSO₄)遇水变蓝,可检验水的存在。
  • 盐的化学性质
    • (1) 与金属反应 → 新盐 + 新金属
      •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湿法炼铜,铁钉表面附有红色物质)
      • 规律:前置后,盐溶液中,钾钙钡钠不能换。
    • (2) 与酸反应 → 新盐 + 新酸
      • CaCO₃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实验室制CO₂)
    • (3) 与碱反应 → 新盐 + 新碱

      (同碱的通性)

    • (4) 与盐反应 → 两种新盐
      • BaCl₂ + 2AgNO₃ = 2AgCl↓ + Ba(NO₃)₂
      • NaCl + AgNO₃ = AgCl↓ + NaNO₃
  • 粗盐提纯
    • 步骤:溶解 → 过滤 → 蒸发
    • 玻璃棒的作用
      •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 过滤时:引流。
      • 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复分解反应

  • 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 通式:AB + CD → AD + CB
  • 反应条件 (发生条件)
    • 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
    • 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
    • 生成物中有水生成。
    • 三者满足其一即可发生。
  • 常见的沉淀
    • 氯化银:AgCl (白色)
    • 硫酸钡:BaSO₄ (白色)
    • 碳酸钙:CaCO₃ (白色)
    • 氢氧化铜:Cu(OH)₂ (蓝色)
    • 氢氧化铁:Fe(OH)₃ (红褐色)
    • 氢氧化镁:Mg(OH)₂ (白色)
  • 常见的气体
    • 二氧化碳:CO₂ (通常由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
    • 氨气:NH₃ (通常由铵盐与碱反应生成)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 酸碱指示剂
    • 石蕊:酸性(红)、中性(紫)、碱性(蓝)
    • 酚酞:酸性/中性(无)、碱性(红)
  • pH值
    • 定义:溶液酸碱性强度的表示方法。
    • 范围:0 ~ 14
    • 与酸碱性的关系
      • pH < 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 pH = 7:溶液呈中性
      • pH > 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 pH的测定:用pH试纸
    • 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 pH的应用

    化工生产、农作物生长适宜的pH范围、人体体液的pH等。


重要的化学方程式总结

反应类型 示例方程式
金属 + 酸 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
金属氧化物 + 酸 CuO + 2HCl = CuCl₂ + H₂O
酸 + 碱 (中和) HCl + NaOH = NaCl + H₂O
酸 + 盐 HCl + AgNO₃ = AgCl↓ + HNO₃
金属 + 盐溶液 Cu + 2AgNO₃ = Cu(NO₃)₂ + 2Ag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2NaOH + CO₂ = Na₂CO₃ + H₂O
碱 + 盐 2NaOH + CuSO₄ = Cu(OH)₂↓ + Na₂SO₄
盐 + 盐 BaCl₂ + Na₂SO₄ = BaSO₄↓ + 2NaCl
碳酸盐 + 酸 CaCO₃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