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中考物理内能思维导图,考点难点全梳理?

物理内能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内能

2025中考物理内能思维导图,考点难点全梳理?-图1


一级分支 1:定义与本质

  • 1 定义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动能 和分子 势能 的总和。
    • 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势能、总和。
  • 2 本质

    • 微观层面:是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体现。
    • 宏观层面:是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能量。
    • 与机械能的区别
      • 内能:取决于物体的 内部状态(温度、体积、物态)。
      • 机械能:取决于物体的 整体运动状态(速度、高度)和 形变
      • 一个物体可以具有内能也可以没有机械能(如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但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

一级分支 2:影响内能的因素

  • 1 温度

    • 影响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 主要因素:对大多数物质而言,温度是影响内能的 最主要因素
  • 2 物质种类

    •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因此分子势能也不同。
    • 同质量、同温度的水和水蒸气,水蒸气的内能更大(分子间距大,势能大)。
  • 3 物态

    • 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势能较低。
    • 液态:分子间距较大,势能较高。
    • 气态:分子间距极大,势能最高。
    • 物态变化:吸/放热,内能会变,但 温度可能不变(如熔化、沸腾)。
  • 4 质量

    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量越多,内能的总和就越大。

  • 5 体积

    • 体积变化影响分子间距,从而影响分子势能。
    • 对气体影响显著(压缩气体,体积减小,势能减小,内能可能增加)。

一级分支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1 做功

    • 定义:通过力对物体作用来改变其内能。
    • 本质: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的 相互转化
    • 两种情况
      • 对物体做功 (W > 0):物体内能 增加
        • 实例:压缩气体、钻木取火、弯折铁丝生热。
      • 物体对外做功 (W < 0):物体内能 减少
        • 实例:气体膨胀做功(如热机冲程)、向空中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做功为主),但气体对外做功时温度会降低(如喷雾剂喷出时变冷)。
  • 2 热传递

    • 定义:由于温度差,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本质:内能的 转移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三种方式
      • 传导:沿物体内部或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传递(如金属棒传热)。
      • 对流:依靠流体(液体、气体)的流动来传递(如水的沸腾)。
      • 辐射:以电磁波形式直接传递,不需要介质(如太阳传热)。
    • 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直至温度相等(热平衡)。
  • 3 做功与热传递的等效性

    • 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做功和热传递是 等效的
    • 区别:做功是能量的 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 转移

一级分支 4:热量

  • 1 定义

    • 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
    • 单位:焦耳。
  • 2 关键点

    • 热量是一个 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 热量的计算公式:
      • 吸热公式Q_吸 = cmΔt (c: 比热容, m: 质量, Δt: 升高的温度)
      • 放热公式Q_放 = cmΔt (Δt: 降低的温度)
    •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一级分支 5:内能与其他能量的转化

  • 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2 转化实例

    • 内能 → 机械能:热机(如汽油机、蒸汽机)。
    • 机械能 → 内能:摩擦生热、压缩气体。
    • 化学能 → 内能:燃料燃烧(如烧煤、烧气)。
    • 电能 → 内能:电热器(如电暖器、电饭煲)。
    • 内能 → 电能:热电偶、热机发电。

一级分支 6:应用与实例

  • 1 热机

    •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过程:燃料燃烧(化学能→内能)→ 高温高压气体膨胀做功(内能→机械能)。
  • 2 制冷设备

    • 利用物态变化(如汽化、液化)来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
    • 本质:通过做功(压缩机做功),将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外部。
  • 3 日常生活

    • 取暖:热传递(暖气片、晒太阳)或做功(搓手)。
    • 冷却:热传递(冰镇饮料)或物态变化(出汗蒸发吸热)。
    • 烹饪:热传递(煮、烤、煎)和做功(微波炉加热食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