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2025年金属材料思维导图更新了吗?最新版速查!

金属材料 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金属材料

2025年金属材料思维导图更新了吗?最新版速查!-图1


一级分支 1:基础概念

  • 定义
    • 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 原子结构:金属键结合,形成晶体结构。
    • 共性特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塑性、金属光泽、不透明等。
  • 核心性能
    • 力学性能
      • 强度: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σs, σb)。
      • 塑性:在断裂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δ, ψ)。
      • 硬度:抵抗局部压入或刮擦的能力 (HB, HRC, HV)。
      • 韧性:在冲击载荷下吸收能量并断裂的能力 (aₖ)。
      • 疲劳强度:在交变载荷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 物理性能
      • 密度
      • 熔点
      • 热膨胀系数
      • 导电性
      • 导热性
      • 磁性 (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
    • 化学性能
      • 耐腐蚀性 (抗氧化性、耐酸性、耐碱性)
      • 电化学稳定性

一级分支 2:分类

  • 按成分和系统
    • 黑色金属
      • 钢:含碳量 0.0218% ~ 2.11% 的铁碳合金。
        • 碳素钢:低碳钢 (C<0.25%)、中碳钢 (0.25%~0.6%)、高碳钢 (C>0.6%)。
        • 合金钢:在碳钢中加入其他元素 (Cr, Mn, Ni, Mo等)。
          • 结构钢 (如 Q345)
          • 工具钢 (如模具钢、高速钢)
          • 特殊性能钢 (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
      • 铸铁:含碳量 > 2.11% 的铁碳合金。
        • 灰口铸铁
        • 球墨铸铁
        • 可锻铸铁
        • 蠕墨铸铁
    • 有色金属
      • 轻金属
        • 铝及铝合金:纯铝、变形铝合金 (防锈铝、硬铝、超硬铝)、铸造铝合金。
        • 镁及镁合金:最轻的工程金属,比强度高。
      • 重金属
        • 铜及铜合金:纯铜、黄铜 (Cu-Zn)、青铜 (Cu-Sn, Cu-Al)、白铜 (Cu-Ni)。
        • 锌及锌合金:主要用于镀锌和压铸件。
        • 铅及铅合金:耐酸、耐辐射、密度高。
      • 贵金属

        金、银、铂、钯等。

      • 稀有金属
        • 钛及钛合金:比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
        • 钨、钼、钒、铌、锆等。
  • 按用途
    • 结构材料:用于建筑、桥梁、车辆、船舶等。
    • 工具材料:用于制造刀具、模具、量具等。
    • 功能材料:具有特殊物理或化学性能的材料。
      • 磁性材料 (硅钢片)
      • 电性材料 (导电铜、电阻合金)
      • 形状记忆合金
      • 超导材料
      • 储氢合金
  • 按加工工艺
    • 铸锭/铸件
    • 变形加工材
      • 轧材 (板材、带材、型材、管材)
      • 挤压材 (型材、管材)
      • 锻件
      • 拉拔材 (线材、细管)

一级分支 3:热处理

  • 目的
    • 提高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强度、硬度、韧性)。
    • 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
    • 改善工艺性能 (如切削加工性)。
    • 赋予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如耐蚀性)。
  • 主要工艺
    • 整体热处理
      • 退火:软化材料、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
      • 正火:细化晶粒,提高硬度和强度。
      • 淬火:获得高硬度马氏体组织,提高耐磨性。
      • 回火:消除淬火应力,调整硬度和韧性,获得所需的综合性能。
    • 表面热处理
      • 表面淬火:仅对工件表层进行淬火,心部保持韧性。
        •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 化学热处理: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
        • 渗碳: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用于低碳钢)。
        • 氮化: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
        • 碳氮共渗:同时渗入碳和氮。

一级分支 4:应用领域

  • 交通运输
    • 汽车:车身 (钢板)、发动机 (铸铁、铝合金)、齿轮 (合金钢)。
    • 飞机:机身结构 (铝合金、钛合金)、发动机 (高温合金)。
    • 船舶:船体 (高强度钢)、螺旋桨 (黄铜、镍合金)。
  • 建筑工程
    • 钢结构 (建筑用钢、钢筋)。
    • 门窗、幕墙 (铝合金)。
  • 机械制造

    机床床身 (灰口铸铁)、齿轮 (合金钢)、轴承 (轴承钢)、刀具 (高速钢、硬质合金)。

  • 能源电力
    • 发电机、变压器 (硅钢片)。
    • 锅炉、管道 (耐热钢、不锈钢)。
  • 航空航天
    • 飞机结构件 (钛合金、复合材料基体)。
    • 发动机叶片 (高温合金)。
  • 电子电气

    导线 (铜)、外壳 (铝合金、钢)、连接器 (黄铜)。

  • 日常生活

    厨具 (不锈钢)、餐具 (不锈钢、铝合金)、手表外壳 (不锈钢、钛合金)。


一级分支 5:材料选择原则

  • 使用性能
    • 首要原则:满足零件在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力学、物理、化学性能)。
    • 示例:高温环境 → 耐热钢/高温合金;腐蚀环境 → 不锈钢/钛合金。
  • 工艺性能
    •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成形的难易程度。
    • 包括: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热处理性。
    • 示例:形状复杂的零件 → 选择铸造性能好的材料 (如铸铁、铝合金);需要焊接的结构 → 选择焊接性好的材料 (如低碳钢)。
  • 经济性
    • 综合成本最低,而非单纯材料价格。
    • 考虑因素:材料价格、加工成本、使用寿命、维护费用、报废回收价值。
    • 示例:大批量生产的小件,可能选择便宜的低碳钢并进行高效加工;而非昂贵的易切削钢。
  • 资源与环境
    • 考虑材料的资源储量和可持续性。
    • 考虑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和对环境的影响。
    • 示例:优先选择可回收性好的材料 (如钢铁、铝)。

一级分支 6: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

    开发超高强度钢、高温合金、高韧性材料,满足极限工况需求。

  • 轻量化
    • 以铝、镁、钛合金为代表的轻质金属材料。
    • 铝钢混合、铝镁混合等复合结构设计。
  • 复合化

    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增强纤维/颗粒 (如碳化硅、碳纤维),兼具金属的韧性和增强体的强度/刚度。

  • 功能化与智能化

    研发具有自修复、形状记忆、阻尼减振等特殊功能的金属材料。

  • 绿色化与可持续性
    • 发展短流程冶炼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
    • 提高金属材料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
    • 设计易于拆解和回收的产品结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