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核心主题: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要积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
我与社会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如:子女、学生、朋友、顾客等)。
- 社会离不开个人: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的活动都对社会产生影响。
- 社会生活的特点
- 绚丽多彩: 社会生活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
- 不断变化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在社会中成长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 社会化的含义: 一个人从最初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成员所经历的过程。
- 社会化的途径: 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
-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 物质支持: 我们衣、食、住、行等一切物质生活资料都来源于社会。
- 精神滋养: 我们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精神世界也离不开社会。
- 养成亲社会行为
- 含义: 人们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 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 原因(为什么):
- 是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
- 是体验社会生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必要方式。
- 是获得他人和社会接纳与认可的基础。
- 要求(怎么做):
- 积极融入社会: 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
- 遵守社会规则: 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
- 热心公益事业: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 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合作中提升自己,在分享中快乐他人。
-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
网络改变世界
- 网络的积极作用(利)
- 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便捷之桥: 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沟通。
- 经济贸易的新途径: 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生活。
- 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的平台: 促进文化交融,为科技创新提供资源和动力。
- 民主参与的渠道: 拓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渠道。
- 网络的消极影响(弊)
- 信息真假难辨: 虚假信息、网络谣言泛滥。
- 沉迷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浪费时间,损害身心健康。
-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 网络犯罪: 利用网络进行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 网络的积极作用(利)
-
网络生活新空间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提高媒介素养: 学会“信息节食”,辨别网络信息,抵制不良诱惑。
- 恪守道德: 遵守网络规则,尊重他人人格,不传播谣言,不恶意攻击。
- 遵守法律: 不泄露国家秘密,不传播暴力、色色等违法信息。
- 传播网络正能量
-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
- 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做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网络安全的守护者。
-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核心主题: 社会规则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我们要敬畏规则,自觉遵守规则,并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
维护秩序
- 什么是社会秩序?
-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 为什么要维护社会秩序?(重要性)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保障。
- 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有序的社会环境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社会和谐。
- 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 国家层面: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
- 社会层面: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 个人层面: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环境。
- 什么是社会秩序?
-
遵守规则
- 什么是社会规则?
- 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 为什么要遵守社会规则?(重要性)
-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规则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规则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使每个人都受到约束。
- 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怎么做)
- 内心敬畏: 认识到规则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
- 自律自控: 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自觉遵守规则。
- 从他律到自律: 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 什么是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
尊重他人
- 尊重他人的含义
-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重要性)
-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接纳。
- 尊重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 如何尊重他人?(怎么做)
-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 平等对待他人: 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 学会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感受。
- 学会欣赏他人: 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 尊重他人的含义
-
以礼待人
- 礼的含义
-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逊、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 为什么要文明有礼?(重要性)
- 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是个人修养的外在体现。
- 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构建和谐社会。
- 体现国家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
-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怎么做)
-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
- 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 礼的含义
-
诚实守信
- 诚实守信的含义
-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说谎,不作假,不作弊。
- 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重要性)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立身之本、兴业之基。
- 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诚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 如何做到诚实守信?(怎么做)
- 树立诚信意识: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 运用诚信智慧: 在复杂情境下,坚持原则,权衡利弊,做到恪守诚信。
-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大事小事都要讲诚信。
- 诚实守信的含义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
法不可违
- 法律的作用
- 规范作用: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 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 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 含义: 指违反了法律法规、行政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 分类:
- 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如:欠钱不还、侵犯名誉权,承担民事责任。
- 行政违法行为: 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如:扰乱公共秩序、闯红灯,受行政制裁(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触犯刑法,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受刑罚处罚(主刑、附加刑)。
- 关系: 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轻,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最严重,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 法律的作用
-
预防犯罪
- 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 含义: 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基本特征:
-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 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 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 刑罚的种类
-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怎么做)
-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 杜绝不良行为: 恶小为之,最终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 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守法。
- 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
善用法律
- 遇到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权?
- 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来维护合法权益。
- 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关提起诉讼。
- 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问题。
- 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重要性)
- 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既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又能维护正当权益,震慑违法犯罪。
-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正确方法
- 善于斗争: 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如:拨打110、记住歹徒特征等。
- 弘扬正气: 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正义之举,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 遇到侵害时,如何依法维权?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核心主题: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六课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
- 责任的含义
- 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
- 是一个人不应该做某些事。
- 责任的来源
- 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要求、法律、传统习俗、道德规范、公民身份等。
- 角色与责任的关系
- 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舞台上,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 同一个人,因所处环境的变化,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 责任的含义
-
谁在对我负责
- 自己对自己负责
- 意义:
-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 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具体表现。
- 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 表现: 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 意义:
- 他人对自己负责
-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人的付出,如: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社会的保障等。
-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 自己对自己负责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
关爱他人
- 关爱的含义
-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艺术。
- 为什么要关爱他人?(重要性)
- 是一种幸福: 关爱他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获得他人的关爱,感受自身的价值。
- 是一种品德: 关爱他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 如何关爱他人?(怎么做)
- 要心怀善意: 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 要尽己所能: 无论大小,只要用心付出,就是一种关爱。
- 要讲究策略: 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 关爱的含义
-
服务社会
-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重要性)
- 体现人生价值: 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价值得以提升。
- 促进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提升道德境界。
- 如何服务社会?(怎么做)
-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如:参加环保、社区服务、大型赛会志愿者等。
- 需要热情和担当: 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
-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