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形象思维是我们最常用、最基础的思维方式之一。

-
做饭/烘焙时:
- 场景:你想做一道“西红柿炒鸡蛋”。
- 形象思维过程:你脑海里会浮现出鲜红的西红柿、金黄的鸡蛋、翠绿的葱花,你会“看到”西红柿被切成小块,鸡蛋在碗里被打散,油在锅里冒烟,鸡蛋液“哧啦”一声下锅,变成蓬松的块状,然后倒入西红柿翻炒,直到汤汁变浓,这个“看”和“想”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你甚至能“闻”到香味。
-
规划旅行路线:
- 场景:你要从北京去上海,并规划一个详细的游览路线。
- 形象思维过程:你不会只看“北京 -> 上海”这两个抽象的地名,你会在脑海中构建一幅地图:想象自己站在天安门广场,乘坐地铁,看到站名,出站后步行,看到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在南京路上逛街,最后登上东方明珠塔,这个在脑中“行走”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在帮助你规划。
-
回忆童年往事:
- 场景:你想起小时候在奶奶家过暑假的一天。
- 形象思维过程:你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具体的画面:午后阳光透过葡萄架洒下的斑驳光影,奶奶摇着蒲扇的身影,院子里老槐树的蝉鸣,和小伙伴们在田埂上追逐的笑声,这些生动的画面和感官体验,都是形象思维的产物。
艺术创作中的例子
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的典型应用。
-
画家作画:
- 场景:画家莫奈创作《睡莲》系列。
- 形象思维过程:莫奈并非简单地画一朵花,他脑海中反复浮现的是吉维尼花园里,在不同光线下(清晨、正午、黄昏、雾天)睡莲池的整体景象:水面的光影、倒影、莲叶的形态、颜色的微妙变化,他用画笔将脑海中的这些印象和画面“翻译”到画布上。
-
作家写小说:
- 场景:金庸先生写《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岛”。
- 形象思维过程:金庸先生在动笔前,脑海中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桃花岛,他“看到”了岛上有落英缤纷的桃林,有清幽的竹林,有奇形怪状的礁石,有黄药师那间充满古怪机关的屋子,读者通过他的文字,也能在脑海中“看到”这个栩栩如生的岛屿,这个“构思”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
-
导演拍电影:
- 场景:导演构思一个电影镜头。
- 形象思维过程:导演在分镜脚本上画的每一幅图,都是形象思维的体现,他想象着:一个长镜头,从主角的脚部慢慢向上摇,经过他沧桑的脸,最后定格在他紧握的拳头上,背景是风雨交加的夜晚,他需要“看到”这个画面的构图、光影、运动和情绪,才能指导摄影师和演员去实现它。
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例子
形象思维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
- 场景:爱因斯坦思考相对论。
- 形象思维过程:他最著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是“追光实验”,他想象自己“骑着一束光在宇宙中飞行”,并试图观察身边的光波会是什么样子,另一个是“电梯思想实验”,他想象在一个自由下落的电梯里,和在一个没有引力的太空中,物理现象会有何不同,这些在脑海中构建的“虚拟场景”,帮助他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
-
建筑师设计建筑:
- 场景:建筑师设计一座博物馆。
- 形象思维过程:建筑师不会只画几条线,他会在脑海中“走进”这座尚未建成的建筑:想象人们从入口进入,光线如何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洒进大厅,参观者如何在不同楼层流动,空间的开阔与私密感如何营造,他用三维建模软件,实际上也是在将脑海中的形象思维具体化。
-
工程师设计机械:
- 场景:工程师设计一款新型发动机。
- 形象思维过程:工程师需要想象活塞如何在气缸内上下运动,齿轮如何啮合,气流如何通过涡轮,他会在脑海中“拆解”和“组装”这台机器,检查各个部件的运动轨迹是否会发生干涉,想象它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这个过程充满了动态的形象。
学习与记忆中的例子
利用形象思维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
-
记忆“圆周率π”:
- 场景:你需要记忆圆周率小数点后很多位。
- 形象思维方法(记忆宫殿法):你可以想象一个熟悉的场景,比如你的家,然后把圆周率的数字(3.14159...)与你家中的物品形象地联系起来。
3-> 一只三脚凳- -> 一颗小圆点(地上的污渍)
1-> 一根竖立的筷子4-> 一把椅子1-> 一根竖立的筷子5-> 一只五指张开的手
- 这样,当你需要回忆时,只需在脑海中“走”一遍你的家,就能按顺序“看到”这些物品,从而想起数字。
-
理解抽象概念:
- 场景:学习物理学中的“电场线”。
- 形象思维过程:老师会用图示的方式,画出从正电荷发出、指向负电荷的一组条条线,学生通过看这些图,在脑海中建立起电场“像水波一样”或“像风一样”扩散的形象,从而直观地理解“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
形象思维的核心特征是具体、生动、画面感强,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简单的日常决策到最复杂的科学创造,它让我们能够:
- 直观地理解抽象事物。
- 创造性地构思新事物。
- 高效地记忆信息。
- 生动地表达想法。
可以说,没有形象思维,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非常抽象和单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