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语文初中名著思维导图

初中名著思维导图助梳理情节、人物与主题,提升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名著思维导图

语文初中名著思维导图-图1

《西游记》

章节 人物形象
石猴出世 花果山仙石孕育石猴,猴群拜其为王,猴发现水帘洞,被尊美猴王。 孙悟空:机智勇敢、天真烂漫,初显非凡本领与领导才能。
拜师学艺 悟空漂洋过海,拜须菩提祖师为师,习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大神通。 展现其对长生不老追求的执着,以及聪慧灵性,领悟力强。
大闹天宫 因弼马温官职小、王母蟠桃会未邀,偷仙丹,大闹天宫,被佛祖压五行山。 桀骜不驯、敢于反抗权威,追求自由平等,法力高强,有勇无谋致败。
西天取经 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行,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真经。 忠诚不二,降妖时机智多变,面对困难坚韧不拔,但有时急躁冲动,常回花果山搬救兵。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次幻化人形,皆被悟空识破打死,唐僧误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将其逐走。 凸显悟空火眼金睛、洞察秋毫,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八戒挑拨离间。

《朝花夕拾》

篇目 关键情节 主题思想
《狗·猫·鼠》 作者清算猫的罪行,写自己养隐鼠,隐鼠被害,怀疑是猫所为,进而讽刺生活中像猫一样的人。 批判封建文化下虚伪、狡猾之人,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讲长毛故事,诸多规矩令人厌烦,却为“我”买来《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新敬意。 展现底层妇女质朴善良,体现童年对书籍渴望及阿长对“我”真挚关爱。
《二十四孝图》 批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分析“卧冰求鲤”“哭竹出笋”等迷信成分,忆儿时读“子路负米”感动。 揭露封建孝道虚伪残酷,反映旧文化对儿童天性束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园中欢乐嬉戏,听长妈妈讲故事,后入三味书屋,学习枯燥却也有乐趣,如园中寻乐、描绣像。 对比童年生活不同阶段,既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又流露对快乐童年怀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时期 经历事件 人物成长
少年时期 在学校受神父侮辱,辍学打工,受朱赫来影响接触革命理论,参加德军占领下的修筑铁路工作并抗争。 保尔:反抗意识觉醒,初步形成坚定信念,勇敢无畏对抗压迫。
革命斗争期 加入骑兵连,头部受伤右眼失明,后参与筑铁路、剿土匪等任务,与冬妮娅感情因革命观念分歧破裂。 意志愈发坚强,将个人情感置于革命之后,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建设与创作期 因伤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开始文学创作,在母亲、妻子帮助下完成作品,重拾战斗武器。 凭借钢铁般意志战胜身体残疾,从革命战士转变为精神引领者,用文字激励他人。

《骆驼祥子》

三起三落 原因 祥子变化
一起:苦干三年买新车 自己勤劳节俭攒钱购车 充满希望,自信自强,对未来有憧憬,积极奋斗。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战乱,社会黑暗,军阀混战 梦想破灭,开始感到迷茫,但仍想重新买车,有一定挣扎。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攒钱准备再买新车 靠自身努力及省吃俭用 较之前更谨慎小心,无奈社会环境未变,希望渺茫。
二落: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特务诈骗,社会治安差 精神受到重创,逐渐失去反抗勇气,开始向命运低头。
三起:虎妞给他买二手车 与虎妞畸形婚姻,虎妞财产购置 虽有车,但非自己所愿,对生活热情减退,陷入无奈婚姻困境。
三落:虎妞难产去世,卖车办丧事 家庭灾难,生活贫困无依 彻底堕落,失去生活目标,从勤劳善良变得麻木潦倒、自私堕落。

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为何一开始不请外援,而最终又回花果山搬救兵? 解答:大闹天宫初期,孙悟空自恃本领高强,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让他有恃无恐,且他对自身实力过度自信,认为足以抗衡天庭众仙,故而独自挑战,但随着战斗持续,他发现天庭势力庞大、手段繁多,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周全应对,尤其在面对诸多天罗地网、法宝阵法时,孤身作战陷入困境,此时他意识到仅靠个人法力难以取胜,于是回花果山召集猴群等外力,试图集结力量扭转局势,这也体现出他在挫折中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过最终还是因实力悬殊被佛祖镇压。

问题 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每一次跌落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怎样具体的影响? 解答:第一次失落车时,祥子只是感到沮丧和愤怒,他迅速调整心态,决心重新攒钱买车,此时的他还是那个怀揣梦想、坚毅乐观的青年,相信凭借自己努力能改变命运,第二次被孙侦探敲诈后,祥子开始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对社会的黑暗有了更深体会,虽然仍想拥有一辆车,但内心已不再像从前那般纯粹坚定,多了几分无奈与迷茫,第三次虎妞之死及卖车葬妻后,祥子彻底绝望,长期积累的苦难、社会的压迫使他性格发生巨变,从勤劳善良变得懒惰、麻木、自私,不再追求买车的理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