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思维导图助梳理情节、人物与主题,提升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名著思维导图

《西游记》
章节 |
人物形象 |
石猴出世 |
花果山仙石孕育石猴,猴群拜其为王,猴发现水帘洞,被尊美猴王。 |
孙悟空:机智勇敢、天真烂漫,初显非凡本领与领导才能。 |
拜师学艺 |
悟空漂洋过海,拜须菩提祖师为师,习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大神通。 |
展现其对长生不老追求的执着,以及聪慧灵性,领悟力强。 |
大闹天宫 |
因弼马温官职小、王母蟠桃会未邀,偷仙丹,大闹天宫,被佛祖压五行山。 |
桀骜不驯、敢于反抗权威,追求自由平等,法力高强,有勇无谋致败。 |
西天取经 |
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行,一路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真经。 |
忠诚不二,降妖时机智多变,面对困难坚韧不拔,但有时急躁冲动,常回花果山搬救兵。 |
三打白骨精 |
白骨精三次幻化人形,皆被悟空识破打死,唐僧误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将其逐走。 |
凸显悟空火眼金睛、洞察秋毫,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八戒挑拨离间。 |
《朝花夕拾》
篇目 |
关键情节 |
主题思想 |
《狗·猫·鼠》 |
作者清算猫的罪行,写自己养隐鼠,隐鼠被害,怀疑是猫所为,进而讽刺生活中像猫一样的人。 |
批判封建文化下虚伪、狡猾之人,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 |
《阿长与〈山海经〉》 |
阿长讲长毛故事,诸多规矩令人厌烦,却为“我”买来《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新敬意。 |
展现底层妇女质朴善良,体现童年对书籍渴望及阿长对“我”真挚关爱。 |
《二十四孝图》 |
批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分析“卧冰求鲤”“哭竹出笋”等迷信成分,忆儿时读“子路负米”感动。 |
揭露封建孝道虚伪残酷,反映旧文化对儿童天性束缚。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百草园中欢乐嬉戏,听长妈妈讲故事,后入三味书屋,学习枯燥却也有乐趣,如园中寻乐、描绣像。 |
对比童年生活不同阶段,既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又流露对快乐童年怀念。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时期 |
经历事件 |
人物成长 |
少年时期 |
在学校受神父侮辱,辍学打工,受朱赫来影响接触革命理论,参加德军占领下的修筑铁路工作并抗争。 |
保尔:反抗意识觉醒,初步形成坚定信念,勇敢无畏对抗压迫。 |
革命斗争期 |
加入骑兵连,头部受伤右眼失明,后参与筑铁路、剿土匪等任务,与冬妮娅感情因革命观念分歧破裂。 |
意志愈发坚强,将个人情感置于革命之后,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在战斗中不断成长。 |
建设与创作期 |
因伤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开始文学创作,在母亲、妻子帮助下完成作品,重拾战斗武器。 |
凭借钢铁般意志战胜身体残疾,从革命战士转变为精神引领者,用文字激励他人。 |
《骆驼祥子》
三起三落 |
原因 |
祥子变化 |
一起:苦干三年买新车 |
自己勤劳节俭攒钱购车 |
充满希望,自信自强,对未来有憧憬,积极奋斗。 |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
战乱,社会黑暗,军阀混战 |
梦想破灭,开始感到迷茫,但仍想重新买车,有一定挣扎。 |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攒钱准备再买新车 |
靠自身努力及省吃俭用 |
较之前更谨慎小心,无奈社会环境未变,希望渺茫。 |
二落: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一空 |
特务诈骗,社会治安差 |
精神受到重创,逐渐失去反抗勇气,开始向命运低头。 |
三起:虎妞给他买二手车 |
与虎妞畸形婚姻,虎妞财产购置 |
虽有车,但非自己所愿,对生活热情减退,陷入无奈婚姻困境。 |
三落:虎妞难产去世,卖车办丧事 |
家庭灾难,生活贫困无依 |
彻底堕落,失去生活目标,从勤劳善良变得麻木潦倒、自私堕落。 |
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为何一开始不请外援,而最终又回花果山搬救兵?
解答:大闹天宫初期,孙悟空自恃本领高强,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让他有恃无恐,且他对自身实力过度自信,认为足以抗衡天庭众仙,故而独自挑战,但随着战斗持续,他发现天庭势力庞大、手段繁多,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周全应对,尤其在面对诸多天罗地网、法宝阵法时,孤身作战陷入困境,此时他意识到仅靠个人法力难以取胜,于是回花果山召集猴群等外力,试图集结力量扭转局势,这也体现出他在挫折中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过最终还是因实力悬殊被佛祖镇压。
问题 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每一次跌落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怎样具体的影响?
解答:第一次失落车时,祥子只是感到沮丧和愤怒,他迅速调整心态,决心重新攒钱买车,此时的他还是那个怀揣梦想、坚毅乐观的青年,相信凭借自己努力能改变命运,第二次被孙侦探敲诈后,祥子开始怀疑自己努力的意义,对社会的黑暗有了更深体会,虽然仍想拥有一辆车,但内心已不再像从前那般纯粹坚定,多了几分无奈与迷茫,第三次虎妞之死及卖车葬妻后,祥子彻底绝望,长期积累的苦难、社会的压迫使他性格发生巨变,从勤劳善良变得懒惰、麻木、自私,不再追求买车的理想